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者 >

劳动者

  • 员工称“腰痛不能上班”,结果病假期间跨省看林俊杰演唱会,法院:辞得对

    时间:2025-05-02 19:03:00

    劳动者有休病假的权利但如果滥用病假权则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员工周某以“腰痛只能卧床不能上班”为由长期“泡病假”但病假期间却跨省参加演唱会、婚宴等因而被公司辞退于是她向公司索赔最近,该案二审宣判2024年3月17日林俊杰在杭州举办演唱会。在演唱会热烈的气氛中,员工周某就身在其中。此时,她以腰痛、只能卧床不

  • 法定假期可以追诉多久

    时间:2025-01-17 18:52:01

    法定假期的追诉时效通常为 一年。具体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一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关系在争议发生时仍然存续,劳动者申请仲裁则不受这一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 工作时间包括哪些

    时间:2025-01-12 18:12:30

    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标准工作时间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一天休息日。计件工作时间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其他工作时间包括

  • 工伤申请为什么这么难

    时间:2025-01-08 13:21:31

    工伤认定难申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劳动关系认定复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形式,如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需要细致梳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可能不规范用工,劳动者缺乏保留证据的意识,导致劳动关系难以认定。工伤赔偿主体确定困难非法用工主体大量存在,这些主体不具备用人资质,但以用

  • 辞职多久可以结完工资

    时间:2025-01-18 05:57:01

    关于辞工后多久结工资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当天结清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也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但在离职时应当结清。2-5个工作日内结清某些省市如江苏、浙江

  • 最新公布!江苏最低工资标准

    时间:2025-04-06 14:35:00

    4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4月1日)数据显示月最低工资标准方面上海最高为2690元居全国首位江苏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90元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4元数据显示,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

  • 关联企业仲裁哪个

    时间:2025-01-16 05:29:47

    当涉及到关联企业的仲裁问题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以下规定进行操作:1. 如果关联公司与原仲裁事项有直接法律关系,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向关联公司所在地的仲裁委申请仲裁。2. 在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关联性与仲裁请求之间的直接联系。3. 劳动

  • 什么情况双倍工资赔偿

    时间:2025-01-10 19:35:30

    劳动者可以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未及时续签新的劳动合同而继续用工的,同样适用这一规定。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 茶香花韵里藏着就业密码?这场培训把“爱好”变成“饭碗”

    时间:2025-07-09 09:4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志芳)近日,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开展“花韵茶香·技能筑梦”劳动就业培训,以花艺与茶艺技能为纽带,架起居民从“职场赋能”到“美好生活”的桥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就业场景深度融合,助力劳动者在服务业升级中把握职业发展主动权。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茶艺培训采用“技艺+场景”双

  • 怎么主张双倍工资

    时间:2025-01-06 17:39:10

    劳动者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和技巧来主张双倍工资:协商劳动者应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收集证据劳动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记录、同事证言等,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和工资支付情况。证据应当能够充分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