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京记者 宋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记者获悉,健康中国50人论坛2025年会将于4月25日-27日在河北唐县长寿科学园举行,年会主题是食品安全,会议将发出维护全社会食品安全与健康倡议书。
健康中国50人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陈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食品安全、提升营养健康颁发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及时有效的政策指导。
十多年过去了,食品安全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食品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还存在严峻挑战。陈剑认为,食品安全方面存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种植养殖环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持续威胁公众健康;流通运输环节同样暗流涌动,2024年7月曝光的罐车混装煤制油与食用油事件,涉及中储粮等大型企业,暴露出运输监管的重大漏洞;消费端的食品安全风险更直观可感,如外卖行业不仅存在添加剂超标风险,混合成分更可能生成致癌物质。
“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一日三餐,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诉求,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食品安全治理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陈剑表示,食品安全涵盖从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到消费所有环节。因而,企业生产和经营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消费者个人,都应提升对食品安全认识,积极参与推进食品安全行动。食品供应链上环节诸多,每个环节的细微疏漏都可能酿成公共卫生事件。这也凸显了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监管体系的紧迫性。 “全过程现代化的食品安全体系构建,包括选种、生产、储运、消费、监管等各个环节,是相关性很高的统一。”陈剑提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和作用,运用AI技术进行检测验证,参与追根溯源全程监管。 陈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全覆盖全过程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对食品生产者来说,必须严守道德与法律底线;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用实际行动赢得消费者信赖。 对食品经营者来说,必须严格把控进货渠道,杜绝销售过期、变质、“三无” 产品。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共同守护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 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需要以“零容忍” 的决心,严格执法、严谨抽检,用专业与担当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群众饮食健康保驾护航。 对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来说,应当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的共同治理,以提升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管控能力。 对广大消费者来,需要提升自身食品安全意识,使用眼观、耳听、鼻闻、口尝、手感等传统方法,鉴别所用食品是否安全;每个家庭和个人都需要提升日常的饮食健康习惯,勇于对问题食品说 “不”,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让每一份关注都成为守护食品安全的力量。 陈剑透露,健康中国50人论坛2025年年会将发出倡议书,呼唤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他表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企业是重中之重。应当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企业点赞。例如,河南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将品质与善意置于利润之上,每一颗蔬菜都要经过150项农残检测,每一块肉都要追溯养殖源头。胖东来用近乎苛刻的标准重构了食品安全底线,倒逼了整个行业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经营也面临重要改革。京东集团提出外卖净利润率不超5%,引发了外卖领域的改革。京东集团将社会价值置于企业短期利益之上,在消费者、商家、骑手三方找到平衡点,为夯实食品安全树立了标杆。”陈剑强调,“食品安全,是所有人共同守护的生命防线。重要的是行动,关键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