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国内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环比提升0.7个百分点。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落地及地方生育补贴政策的推进,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其中,美容护理行业表现尤为亮眼,申万美容护理指数单周涨幅达8.18%,位居一级行业榜首,个护用品、化妆品等细分领域涨幅居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消费扩容与结构升级趋势进一步显现。
政策组合拳激发消费潜力
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动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8大重点任务,涵盖增收促消费、优化供给、改善环境等领域。其中,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研究育儿补贴制度等举措,直指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核心痛点。呼和浩特市率先出台育儿补贴细则,对生育一孩至三孩的家庭提供阶梯式补贴,最高可达10万元,覆盖户籍、居住等条件,并通过“免申即享”简化流程,有望撬动母婴、教育等关联消费增长。
金融政策同步加码。央行明确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包括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优化消费领域信贷支持等。例如,针对文旅、养老等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机构将强化专业化服务,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此外,支付便利化建设聚焦老年人和外籍人士需求,进一步消除消费场景中的障碍。
地方层面,北京市1-2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金银珠宝、化妆品等时尚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达29.2%和8%,绿色智能消费在政策带动下持续释放潜力。政策组合拳的落地,不仅缓解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也为供给端提质增效提供了支撑。
消费结构性回暖特征凸显
从消费类型看,1-2月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增速分化。商品零售累计7.39万亿元,同比增长3.9%;餐饮收入0.98万亿元,增速达4.3%,服务消费韧性较强。分行业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限额以上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电等类别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可选消费中,化妆品、金银珠宝同比分别增长4.4%和5.5%,显示升级类需求稳步回升。
渠道结构持续优化。1-2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22.2%,同比增长5%,但2月线上增速环比放缓至0.19%,线下零售额同比回升至1.27%,表明实体消费场景逐步修复。此外,消费分层现象显现:北京等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增长强劲,而低线城市在政策补贴带动下,基础生活类商品需求提升。例如,粮油食品、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1%和13.3%,反映民生消费基本盘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关联消费的拉动作用初现。1-2月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1.7%,一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后续若政策进一步显效,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或迎来增量空间。不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出口增速回落或对二季度经济构成压力,内需提振政策需持续发力以巩固复苏基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外部贸易环境波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