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训练“合”什么
■李晓峰王云宪
引言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基础训练、合成训练、联合训练”成为军事训练组织新形态。合成训练在新型军事训练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训练质效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盘,决定着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生成。合成训练“合”是关键,抓好合成训练,就要找到“合”的抓手,探索“合”的方法和路径。
聚合作战能力
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合成训练作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环节,其训练目的就是打通“联”的关节要害、生成“合”的关键能力。
聚合基础训练能力。从训练过程上看,合成训练承接基础训练,支撑联合训练,是生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关键阶段。要通过合成训练向下聚合基础训练能力,向上支撑联合训练开展。在合成训练中,要通过构设多种作战场景,强化基础训练成果的综合运用,集聚单兵、单平台和各兵种专业作战能力。
聚合要素单元能力。现代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性原理告诉我们,作战效能不再是建制单位作战能力的机械叠加,而是通过功能性要素耦合整体涌现出来。在合成训练中,一方面,要加强基于任务的单元集成训练,把同一层次的不同作战要素横向融合起来,提升各种作战编组在一定范围内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基于网信体系的要素集成训练,把不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实体模块纵向组合起来,形成同一作战单元内部同类作战要素,或不同作战单元同类作战要素作战能力。
聚合跨域协同能力。一线自主协同是联合作战的重要标志。分布于不同作战域的一线作战力量,围绕共同的作战目标,在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快速行动,完成作战任务。在合成训练中,应强化基于体系支撑的跨域协同行动训练,不断完善协同规则,提升一线自主协同能力。
组合作战力量
仗在一起打,兵就要在一起练。力量是作战和训练中最能动的要素,需要充分调动、合理编配。合成训练对象多元,应该根据作战任务和能力生成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打造联合作战即插即用模块。
按主体作用编组。可分为组训编组和受训编组。组训者能力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训练效益。合成训练组织复杂,要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在组训中所担负的角色进行合理编组。随着作战力量的变化,受训者类别也在不断变化,由有人向无人、由传统作战力量向新域新质力量拓展,需要根据作战运用进行灵活编组。
按功能结构编组。可分为功能性编组和结构性编组。功能性作战力量在体系作战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和效能,比如侦察情报功能、火力打击功能等。为提升功能性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训练中需要将同一层级的作战要素实体进行横向融合编组,或者不同层级的作战要素实体进行纵向融合编组。结构性作战力量主要指具有特定作战能力的建制单位。训练中需要根据作战任务,将不同建制单位进行组合,提升作战单元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按作战时机编组。可分为基于计划固定编组和基于态势动态编组。传统条件下作战,依据作战计划,以固定编组为主。现代作战,战场态势多变,固定编组难以适应作战任务,需要不断进行动态重组。在合成训练中,要加强动态编组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快速编组能力,把握不同作战任务、不同作战场景的编组需求,认清不同编组的指挥和协同关系。
按作战域编组。可分为同域编组和跨域编组。现代作战,作战力量不再局限于同一作战域,而是分布于不同作战域,跨域作战编组成为体系制胜的关键。作战中,各作战力量围绕共同作战目标,多域协同发力,达成形散力聚的效果。为此,在合成训练中,既要加强同一作战域编组训练,更要注重跨域编组训练,以提升跨域作战能力。
整合训练内容
新的军事训练组织形态,需要新的训练内容体系与之相适应,应根据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对现有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形成新型合成训练内容架构。
整合军兵种训练与联合训练内容。现代作战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要引领军兵种,军兵种要充分融入联合。因此,要把联合理念贯穿于军兵种训练全过程,避免军兵种训练与联合训练脱节。设定合成训练内容时,要依据作战任务确定联合作战样式,进而分解联合作战行动,形成联合专项行动训练内容和联合专项要素训练内容。
整合战役训练与战术训练内容。现代作战,呈现出战役指挥、战术行动的显著特点,要求战役训练与战术训练相衔接。设定合成训练内容,要自上而下设置指挥训练内容,把指挥机构的指挥联动起来;要自下而上设置行动训练内容,以行动训练支撑指挥训练,从而形成“指挥+行动”的整体作战能力。
整合合成训练与兵种训练内容。现代作战,呈现出小行动、大支撑的特点,合成作战单元需要内聚外联各兵种专业力量,形成整体合力。设定合成训练内容,要区分内聚合成训练与外联合成训练,内聚合成训练重点是军种内部合成,外联合成训练重点是军种作战单元与其他兵种专业部队合成。
融合网络链路
网络是信息传输的基础,链路是信息流转的路径,网络链路是作战的“神经系统”。合成训练必须依托网络链路,强化基于网链的训练,以打通“经络血脉”。
融合战训网络。战网是指作战指挥网。按照“仗怎么打,网络怎么构”原则,依托指挥信息系统,纵向联接各级指挥所、横向衔接体系支撑力量、末端交链各类武器平台,构建战场信息网,运行作战数据和指挥指令。训网是指军事训练网。按照“兵怎么训,网络怎么构”原则,构建训练支撑网,运行模拟数据和导调指令。战网和训网通过战术端末交链,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战训一体运行。
融合作战链路。作战链路是以战场信息网络为依托,根据作战需求,联接相应作战实体和信息节点,形成的特定信息流转路径。在合成训练中,要强化基于网链的编组训练,进一步探索优化信息流转路径、闭合作战链路的方法,通过建立网链运用规则,规范信息格式、流转路径、处理方式,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流转慢、融合时间长等问题,缩短“侦、控、打、评”周期,提高网链运行效率,提升部队建网用链能力。
统合保障资源
新的军事训练组织形态,需要新的保障模式与之相适应。加强合成训练,要打破传统保障模式,坚持集约化理念,统筹各类训练保障资源的建设运用。
统合场地资源。训练场地是军事训练活动的重要载体。合成训练不再局限于单一军种、单一地域,需要训练场地由平面向立体拓展,由一地集中向广域分布延伸。要突出空域资源调配,加强空域管控,消解空域冲突,提高空域利用率。要加强训练场地的信息化建设,用网络联接各个训练场,实现多域联动训练。
统合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军事训练也不例外。组织合成训练,要加强对训练数据的积累和运用。按照联合作战数据的要求,规范数据架构,统一各军兵种训练数据模型和算法。运用先进传感技术,对作战训练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引接。运用大模型技术,对训练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实现全景式、可视化呈现,为评估训练质量、调控训练进度、改进战法训法提供支撑。
统合技术资源。技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利用科技赋能军事训练,将大幅提升合成训练效益。要推进部队、院校、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强强联合,强化先进数智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的深度应用,建设共用的军事训练平台,为合成训练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