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决国际卒中治疗公认难题!浙大二院研究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4:32:00    

北京时间2025年4月3日,全球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线题为“Alteplase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的原创性论文,给全球脑卒中治疗理念带来新的突破。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严慎强与周颖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浙大二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这是2025年NEJM发表的第一篇来自中国的论著。

据了解,这项研究自2022年启动,持续2年多,覆盖了全国30家医学中心,纳入234名后循环卒中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后循环卒中患者,其残疾率显著降低,治疗90天后无症状比例从25.6%提高到了39.1%,相对治愈率提高了53%,同时颅内出血风险和死亡率并未增加。

这项研究为全球脑卒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解决国际公认难题,有望推动卒中治疗指南的更新,为后循环卒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神经科医生与后循环卒中的博弈

脑卒中(中风)是全球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每个人一生中患脑卒中的风险高达39%”。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约占80%,而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的静脉溶栓法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急性期特效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该疗法严格受限于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否则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现实中,许多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或送医延误,从而错过“黄金时间窗”,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机会。累及延髓、桥脑等关键生命中枢的后循环卒中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且病情进展迅猛、死亡率极高,因此尤为凶险。

如何降低这类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并改善预后,能否突破传统的4.5小时限制,这是全世界神经科医生的共同难题。

拆解枷锁:临床-影像结合的破局之路

长期以来,针对后循环卒中的静脉溶栓研究几乎是空白,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1。确诊困难后循环卒中的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被误诊,尤其在急诊环境下,很难有适合临床研究的标准范式来快速、准确识别患者。

2。影像筛选标准不明确对于前循环卒中,医生通常依赖灌注影像评估脑缺血程度,从而筛选适合超时间窗溶栓的患者。但在后循环卒中,由于病变通常体积较小,灌注影像的敏感性较低,目前尚无统一的筛选标准。

给更多患者以生机:让救治更加可及

匿名评审表示:“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突破了超时间窗静脉溶栓的传统限制,并可能促使未来进一步探索溶栓治疗在后循环卒中的应用……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未来有望影响治疗指南的更新。”

这一重磅发现意味着:突破时间限制

静脉溶栓的适用时间从传统的4.5小时延长至24小时,让更多患者有机会获益。“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赶到医院时,通常已经是症状出现后十几个小时;或者是因为躯体症状不太严重,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观望和等待,看看情况是否会好转。”楼敏教授表示,“把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能够切实降低这些患者残疾率。”

为无法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部分患者因医疗条件或血管解剖因素,无法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而本研究验证的结果,为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溶栓替代方案。03更具普惠性和推广价值本研究降低了对灌注影像的依赖,使得基层医院仅凭头颅CT平扫检查就有机会开展超时间窗溶栓。同时显著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检查费用,方便、快捷、经济,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16年他们只做一件事:让时间“慢” 下来

浙大二院为浙江省脑卒中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自2009年起,楼敏教授就带领团队致力于脑卒中诊治的研究。医院神经内科开发并建设了浙江省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各地区共200多家卒中中心参与,现已纳入40余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长期随访,其中包括8万余例接受了溶栓或取栓治疗的患者。科学研究也从一开始做回顾性分析,到逐步推进多中心RCT研究去证明临床发现的现象和规律。得益于前期打造的坚实稳固的“地基”,所以此项研究能水到渠成。

“推进研究的过程很难,但研究设计更难,前瞻性和创新性必不可少。”楼敏教授表示,“浙大二院要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全体浙二人都要有一流的决心、耐心和毅力。医院给我们提供了平台、经费、人员等支持,我们也要驱使自己去做更有挑战性的研究,去回答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表示:“这项原创研究成果的诞生,是神经学科团队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作为中国神经学科的发源地之一,浙大二院神经学科已成立70周年,始终致力于为广大神经疾病患者带来最强有力的医疗服务,尤其是近年来,重点围绕脑神经重大疑难疾病进行联合攻关,成果频出。每一项科学研究都彰显着我们对疑难疾病的关注、对真实生命的关切、对患者需求的回应。”

原标题:《解决国际卒中治疗公认难题!浙大二院研究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蒋萍

来源:作者:刘海波 许紫莹 朱俊俊

相关文章

    想长寿,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起到了主要作用,剩下的是遗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及气候的影响。可见,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专家建议平时应做到——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01睡前三不宜■ 不宜吃太多一般推荐大家23点前入睡。专家表示,进餐时

    永医科普丨鼻肠管:神经外科患者生命补给线的“精准改道”

    53岁的韩阿姨,因丘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术后予以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然而,在启动喂养后的3天内,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呛咳以及大量胃内容物返流。这不仅意味着宝贵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更可怕的是每一次呛咳都可能让食物误入脆弱的气道,引发致命的吸入性肺炎。医师诊断是她的胃动力障碍所致——胃这个“中转

    PAM通路靶向治疗开启HR+/HER2

    在女性健康领域,乳腺癌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威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揭开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困境的面纱。这类占乳腺癌70%的亚型,正面临CDK4/6抑制剂治疗后耐药的严峻挑战。令人振奋的是,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取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员卢烁:方寸屏间鉴初心 心电护航显担当

    编者按:在守护生命健康的征途上,无数党员医者以党的旗帜为指引,以生命为火种,与祖国同行,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评选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生动展现党员医务工作者以信仰为帆,以奋斗为桨,守护人民健康的先锋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7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具体时间,经党中央批准,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王昌林表示,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12月18日这一天启动封关运作,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也是向世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