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日前,在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发生了温暖的一幕:一位患者家属为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感谢,拿着一棵樱桃树的树枝,“冲”进了医生办公室,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樱桃。“害怕樱桃不新鲜,就直接折断了树枝”,这位家属有些羞涩地笑着说。对于这件患者家属扛着“一棵树”就“冲”进医生办公室致谢的趣事,网友纷纷表示很感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件事看着有点“土气”,却让人心里发烫——带着泥土气、生机勃勃的樱桃树枝,不仅承载着患者家属的感恩,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医患关系里最本真、最温暖、最珍贵的东西,也为医患关系构建提供了生动的启示。
医护是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医务人员是公认的生命“守护者”。特别是我国自古就有“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的观念,人们对医务人员给予了崇高的赞美。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实中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依然存在。
平心而论,医患双方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患者带着希望求医治病,医务人员尽心尽力医治患者的疾病,双方的愿望是一致的。有了这一共同的目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有了基础。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医患双方情绪错位的情况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医患之间沟通不够,并因此积压了误会,滋生了矛盾。医患关系是双向的,彼此尊重带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者仁心、患者感恩、彼此尊重,才是医患关系该有的样子。
治病救人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是技术,更是人心换人心。现在医院里不缺先进的设备,但尚缺少把病人当亲人的耐心;不缺标准化的服务,但尚缺少那句“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的温度。医务人员不把病人当“病例”而是当“家人”,为患者提供科学而温暖的服务,是医疗服务应有的温度。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不仅仅是一种安慰和帮助,也能促使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患者家属之所以“扛樱桃树”进医院致谢,就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医护人员“不只治病,更在医心”的温暖。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与支持,同样是维系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医疗救治是一门科学,与疾病搏斗需要强健的大脑;医疗救治工作也是一个“体力活”,不仅拼脑力,更要拼体力。而无论多忙多累,患者的理解与尊重永远是医务人员最珍贵的礼物。身处同一个“战壕”,患者要将心比心。看见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紧绷的神经,理解高强度、高难度的医疗救治工作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消耗,就不难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待治病救人的责任心。更为重要的是,有条件的患者平时可以积累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明白有些疾病虽经医生尽力医治仍是不可能痊愈的。患者有了合理预期,即使有时感情上难以承受,也不会迁怒于医务人员。
一个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尊重程度,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矛盾,建立起彼此理解、包容、信赖、尊重的医患关系,就能为健康中国与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沈小平
策划:杨利春
编辑:陈远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