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战斗中成长的人与文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3:19:00    

1941年1月12日《晋察冀日报》上的插画《到冬学去!》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

1938年6月14日的《抗敌报》,《抗敌报》于1940年11月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

1946年2月24日《晋察冀日报·每周增刊》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

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 陈晋 郑恩兵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

1941年1月9日《晋察冀日报》上刊载的《过年曲》曲谱图 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

河北社科院文学所主编的57卷“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近期出版。这是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从2017年立项,历经近八年的整理、编选、录入、校定、出版工作,大系终于得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面世,这本身就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纪念和继承。大系的出版将对华北,乃至整个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研究产生极大推进作用,也是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全面系统整理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史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的整理研究历经起伏。

在1949年第一届文代会上,解放区文艺被树立为新的人民文艺的范本与方向,集中反映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及解放区创作成就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出版,名重一时。但与此同时,新中国文艺向“社会主义文艺”迈进、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看齐的要求也日渐迫切。相形之下,更多承载了工农兵文艺和群众文艺形态的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相关的资料整理出版随之放慢了步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根据地、解放区的历史经验更多是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方式得到转换和再书写。到了八十年代后,在文学研究努力“恢复历史面貌”的主旨引领下,系统整理根据地、解放区文艺资料的工作得到推动。其中,16卷本的“延安文艺丛书”的出版可作为代表。“延安文艺”成为陕甘宁边区文艺的代名词,也几乎成为所有根据地文艺的代名词,其他根据地、解放区文艺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此后,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丛书”(1989年),选编了晋察冀、冀鲁豫、冀南等根据地的创作,河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办公室编辑了“河北文化史志资料丛书”(1991年),整理了晋察冀、晋冀鲁豫、冀热辽等与河北有关的根据地的革命文化史料,晋察冀文艺研究会编选了“敌后的文艺队伍”系列回忆录。但后两者作为内部资料印行,未公开出版,前者的影响也不大。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尊崇文学性的语境下,根据地文艺强调宣传性、机动性、行动性强,并与具体工作结合的小型创作,其价值难以得到有效认识,也缺乏史料方面的挖掘和研究上的支持。彼时,根据地文艺研究倾向于突出“大家”,如赵树理、孙犁等,且注重其与革命政治疏离的一面。与此同时,八十年代兴起了地方文学—文化研究的热潮,一些根据地作家因其地域风格、地方色彩而获得新的位置,诸如“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等说法流行一时。只是,八十年代的地方性研究侧重从文化—传统决定论的角度理解地域特点,逐渐产生将地方风格、地方文化、地方历史本质化的倾向。九十年代中期后,根据地、解放区研究整体遇冷,相应的资料整理工作也停滞下来。前些年陆续出版的一些有价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艺资料,很多是由民间团体和作家家属整理出来的,如《〈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王林文集》《王林日记》《徐光耀日记》《阮章竞文存》等。近些年,随着学术思想的更迭,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文学研究思路不再是唯一路径,新的文学研究更注重将文学放置于总体性的、多维的历史和社会坐标中考察衡量。于是,与历史实践、社会实践、政治实践有着紧密关系的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经验由此得到了重新的认识与激活,相关研究随之焕发出新貌,并且正在发展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

这样来看,河北社科院文学所郑恩兵老师所带领的团队自2017年起下决心大力投入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文艺资料整理,是带着很大的勇气、毅力与学术前瞻眼光的。丛书最初的设计是偏重作品选的“河北红色经典丛书”,在听取专家意见和反复讨论后,定位变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其特点体现为:“不仅选编了大量的河北红色文学经典,而且全面辑录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党报党刊上刊登的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歌曲、版画等文艺作品,并系统梳理刊登其上的有关当时文艺发生、发展、传播以及社会各界文艺活动的各类消息和报导,是非常重要的文艺发展史研究资料。”

目前面世的初编集中整理了《晋察冀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察冀画报》上的文艺作品和史料,共五十余册。未来整理的范围将扩展到“《冀中导报》《冀南日报》《新察哈尔报》《冀热察导报》《救国报》《边政导报》《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太岳版》《冀鲁豫日报》《团结报》《前进报》等更多的区域性报纸,以及《冀中画报》《北方文化》《新长城》《诗建设》《诗战线》《新群众》《五十年代》《冀热辽画报》等期刊,甚至沉睡在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内或散落民间的重要油印、手写革命历史文献”。其目的在于“系统建立起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文艺史料学’”。如此系统、全面地整理陕甘宁之外的根据地、解放区文艺史料,并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史料学”为学术目标,其工作价值是富于引领性和示范性的。

呈现报刊文艺史料的多维价值

这套大系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也是其优点所在。首先,它舍弃了最初的“河北”限定,改用更为宽泛的“华北”,含纳力大大加强,也更贴合当年的历史形态。根据地意义上的“华北”如编纂说明中所言——“南起陇海路,北达长城沿线,东尽黄海、渤海,西极于黄河,包括当时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热河全部及豫北、苏北、皖北部分地区,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五大块,是当时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群”。这些根据地当年均处于几省交界处,跨省而立,划界、版图均随战争形势不断变更,各根据地之间以及根据地内部各区块间互动频繁。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地域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地图在动”的形态。如阜平这类县城,在原有体系、版图中不过是三、四线小城,但在抗战中却成为一大片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革命队伍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军队、抗日力量,更带来了具有全国眼光的新政治、新文化,从而对地方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予以系统而深入的改造。传统社会自古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但根据地的政治形态则体现为“中央在县”——最核心、进步的政治文化力量一直下沉到县、镇、乡、村,与基层社会、老百姓直接见面,调动、激发出基层的活力,使最边缘、落后的地区变为最进步的、最具引领性的地区。这一系列下沉、融入、改造、带动的过程,正是根据地的文艺工作所深度参与、表现和记录的。在此意义上,根据地、解放区的文艺史料不单具有文艺认识价值,更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这就要提到这套大系第二个优点,即选取的文艺作品、文艺文献史料主要摘自《晋察冀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它们“是当时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党报党刊的典型代表,为党的思想与文艺结合提供了媒介和载体,也为华北革命文艺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与传播平台,既客观记录了华北革命文艺的传播与发展,也完整展现了华北革命文艺的特殊使命与风格特征……”发表在这些报刊上的作品、讨论、批评、记录特别能展现出根据地的文艺与根据地中心工作间的“嵌合”关系,特别能凸显文艺与一般工作、与党政军经各方面及与群众工作的联动状态。反过来,这也提醒我们必须将根据地文艺放在根据地建设、成长的整体和历史进程中予以把握,才是恰当、贴切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要服从于政治,这个“服从政治”的前提意味着被服务的“政治”要有高度责任感,进步而富于创造性,文艺要在深度结合于革命政治、群众政治的创造实践中来获得自己的活力和新生。这一点在晋察冀、晋冀鲁豫这些敌后根据地体现得更为鲜明。因为,要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求生存,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中扎根,在不利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条件下求发展,对敌斗争第一线的政治必须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生死攸关之际,其间不容有教条、惰性、官僚的存身之地。根据地的斗争是真正的“人民战争”,也必须是“人民战争”,它扎根犬牙交错、短兵相接的前线和敌后,充满残酷性、复杂性。任何政策都要在实际状况中得到直接检验,“三三制”、群众路线等正确的政策会在敌后根据地获得更彻底更有针对性的贯彻与发展。在组织、调动群众的过程中,在争取、转化大多数的过程中,文艺的宣传、教育、鼓舞、鼓动等作用不可替代。毛泽东曾说长征是播种机、宣传队,其实,对于敌后根据地而言,一切政治军事文化机关都是播种机、宣传队。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中,在以弱胜强的斗争中,文化战与政治战、军事战具备同等重要性。

展现新的人民文艺的生成史

对理解根据地的历史来说,“成长”是关键词。革命政治经历了真正的考验变得成熟,根据地的干部、群众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文艺工作、文艺创作以及文艺工作者则是经由深度结合进这个过程获得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成长。

从大系汇集的文献可以看出,根据地的文艺界在抗战初期和相持阶段开始时还受左翼文艺传统和全国范围的论题影响,时有论争与矛盾,而随着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群众路线的展开,越到根据地后期(加上解放区时期),文艺越深度结合于群众政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也越来越能从基层、地方、群众身上汲取活泼、刚健、朴质、深厚的创造力。文艺工作者不仅书写了新的政治、新的社会、新的经济与新的人民,记录了干部的成长、群众的成长、青年的成长,自己也在其中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根据地的文艺也越来越多从纸面的、新文学圈子的“文学”,转向可以与群众直接见面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更富综合性的“文艺”。在这个文艺的“人民性”转向过程中,文艺的教育性与群众性、通俗化与经典化、普及与提高、专门与融合,种种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涌现出来,并得到及时整理和讨论。大系所汇集的资料正是从创作、评论、经验生成、经验总结等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一新的人民文艺的生成历史。

根据地、解放区创造了“人民政治”的时代,也创造了全新的人民文艺。回望这段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及人的成长经验得以被深度开掘。而随着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眼光的变化与转移——逐渐从纯文学立场转向“历史化”,提出“社会史视野”“地方路径”“情感研究”“生活史”“声音研究”等一系列新命题、新方法,学界也越来越意识到,根据地、解放区研究是一片亟待开采的“富矿”。而这个富矿开采的广度、深度则取决于文献整理的宽度与深度。就此而言,“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的出版正逢其时,它为还原华北地区的抗战文艺、解放区文艺的完整面貌和历史语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相信文学研究界、历史研究界都会充分重视利用这套资料,推动抗战文艺、人民文艺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程凯,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相关文章

    西藏一市这些单位将被巡察!

    根据日喀则市委统一部署,4月14日至16日,二届市委第十轮巡察完成进驻工作。20个市委巡察组将对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开展常规巡察,对18县(区)纪委监委机关、组织部门开展提级巡察。被巡察单位分别召开巡察进驻动员会。会前,各巡察组组长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通报了巡察任务和有关工作安排。会上

    春游河北赏百花 拉动文旅新消费

    品美食、看美展、赏美景……4月17日,“春游河北赏百花”2025河北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品味春天·青县百蔬采摘季启动仪式在河北青县举办。活动现场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推介了河北春季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将河北各地市的文旅精华汇聚一堂,打造出“可观、可尝、可玩、可购”的春日消费新场景,持续打响“这么近,

    周末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 南方未来一周雨水频繁

    周末两天(4月19日至20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部分地区或现降温,降温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等地。下周还将有两股冷空气接连来袭,届时中东部大部地区的超前暖热将被纠正。同时,随着暖湿气流增强,南方进入多雨时段,江南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公众需关注预警预报信息,外出注意交通安全。周末冷空气影

    在战斗中成长的人与文艺

    1941年1月12日《晋察冀日报》上的插画《到冬学去!》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1938年6月14日的《抗敌报》,《抗敌报》于1940年11月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1946年2月24日《晋察冀日报·每周增刊》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 陈晋 郑恩兵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5年选聘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冀人社发〔201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2025年招聘工作人员计划和岗位空缺情况、工作需要,拟采取选聘方式选聘工作人员6名,制定本公告如下:一、选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测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