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午十一点前别点外卖”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参与卧底黄焖鸡米饭的暗访记者提醒大家:中午十一点前别点外卖,这主要是因为每天第一波外卖的人收到隔夜菜的可能性很大。记者卧底黄焖鸡后厨的曝光视频里,隔夜菜回锅、色素牛肉“美颜”、剩菜回收的“神操作”,不仅让消费者直呼“塌房”,更撕开了外卖行业“速度至上”背后的食品安全黑洞。
暗访画面中,店员对隔夜菜“挑挑拣拣再上桌”的熟练动作,暴露了部分商家对成本的病态压缩。当“出餐快”成为平台算法里的黄金指标,商家为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甚至将《食品安全法》踩在脚下。更讽刺的是,涉事品牌“杨铭宇黄焖鸡”号称全国6000家门店的连锁巨头,却连健康证、食材保质期等基础红线都失守。这种“规模不经济”的怪象,恰恰说明外卖行业“野蛮生长”的代价,正在由消费者用健康买单。
品牌不能只靠“道歉公关”续命,监管部门更需从“被动抽查”转向“主动狙击”。而对于普通食客,“11点前不点外卖”的无奈选择,何尝不是一种黑色幽默?当一顿外卖成了“开盲盒”,重建信任的唯一路径,只能是让法律长出牙齿,让监管没有真空,让每一份热气腾腾的餐食,都经得起良心的审视。
作者:李 峰
审核:孙一奇
统筹:马长庆
监制:杨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