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券商资管规模触底回升 业绩表现分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2:56:00    

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券商私募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终于触底回升。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19家披露资管业务规模的上市券商机构2024年年报发现,有半数以上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同比增长,其中,中信证券(600030.SH)、华泰证券(601688.SH)同比增长超过10%,广发证券(000776.SZ)、国联民生(601456.SH)、中原证券(601375.SH)同比增长更是超过20%。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券商私募资管规模达5.47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1611.02亿元,增幅为3.04%;从产品备案通过情况来看,2024年全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设立规模为3624.96亿元,同比增长19.8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受到市场波动和行业管理费用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券商资管业务整体收入承压明显,行业营收分化。

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初显

根据上市券商机构发布的年报数据,2024年,中信证券以15424.46亿元的管理规模稳居行业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601211.SH)和华泰证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分别为5884.30亿元和5562.67亿元。中金公司(601995.SH)和中信建投(601066.SH)分别以5520.34亿元和4948.58亿元的规模位列第四和第五。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机构中,有四家公司业务规模同比增长。其中,中信证券同比增长11%,国泰君安证券同比增长8%,华泰证券同比增长17%,中信建投同比增长5%。

此外,2024年资管业务规模增幅靠前的券商还有中原证券、广发证券、国联民生等,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44%、24%、22%。

此前,在去通道、净值化背景下,券商私募资管规模经历了由18万亿元左右的峰值压降至5万亿元左右低位的阵痛。随着券商资管业务规模触底回升,其业务格局也在逐步改变,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快速增长,券商私募资管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初显。

比如,申万宏源(000166.SZ)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1829.4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1719.61亿元(含专项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规模占比94%,主动管理规模占比稳步提升。2024年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较2023年年末增长11.37%。

国海证券(000750.SZ)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大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增强,逐渐形成现金管理、固收+、特色化 ABS 等领域竞争优势,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化主动管理规模 380.15亿元(不含 ABS),同比增长14.5%。”

另外,2024年,中信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为3432.43亿元,同比增长15.30%;广发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1543.83亿元,同比增长30.11%。

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为28952.92亿元,较上一年年末增长3025.41亿元,增幅11.67%,占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的比例由上一年同期的48.88%上升至52.9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券商资管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的成效;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为25703.95亿元,较上一年年末减少1414.39亿元,降幅为5.22%,占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的比例由上一年同期的51.12%下降至47.03%。

“得益于居民财富增长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入,2024年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在市场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下,稳定发展,业务规模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与此同时,经历多年转型发展,行业发展的重心也从规模扩张转向主动管理、特色化发展之路。”某资管行业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

值得关注的是,在管理资产规模明显回升,主动管理业务占比上升的情况下,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却依然下滑。

据东吴证券(601555.SH)统计,2024年2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资管收入361亿元,同比下滑3%。

“我们统计十大券商2024年狭义资管收入(不含控股基金子公司)同比下降14%。”中金公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也提到。

具体到不同券商机构资管业务的业绩表现来看,则呈明显分化趋势。

比如,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东兴证券(601198.SH)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3.38%;中国银河(601881.SH)的资管业务主要由其子公司银河金汇负责。2024年,银河金汇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15.03%。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统计,21家上市券商机构中,有10家机构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最大下滑幅度为-58%;10家机构同比实现增长,最高增幅为111%。

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主动管理费率处于下行通道。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不断推动行业整体费率水平下降,券商资管产品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普遍调降管理费来提升产品吸引力,导致规模增长对收入的带动效应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是市场波动,难有超额收益。2024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的格局,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也不理想,超额收益减少。而且,由于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整体产品结构还是以固收类为主,而这类产品的费率明显低于权益类产品。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荣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原因有四:一是降费压力与费率下行。行业竞争加剧迫使券商采取降费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主动管理费率普遍下调,呈现“以价换量”趋势。 二是市场波动拖累业绩报酬。2024年权益市场震荡,导致含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报酬缩水,主动权益类基金新发规模下降,存量产品面临赎回压力。三是结构转型的阶段性成本。券商资管持续压降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管理需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投研团队和系统,短期成本上升而收入滞后。四是固收和被动ETF主导的规模增长。新增规模以低费率的固收和指数产品为主,高费率的权益类产品占比不足,拉低了整体创收效率。

除了2024年二级市场表现低迷,部分券商资管产品投资带来的收益有所减少之外,资深资管行业从业人士韩广潇分析:“整个资管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券商机构加大了科技和优秀人才的成本投入;资管产品类型同质化,为了吸引客户和争夺市场份额,有些券商资管主动降低管理费,从而影响了券商资管业务营收。”

记者注意到,部分券商机构在年报中也提及资管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比如,申万宏源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人民币7.9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79亿元,下降18.36% ,主要是受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费率下降等因素影响,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

相关文章

    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月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83万亿元。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上半年,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

    增长率连年超20%!2024年我国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 (方经纶)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

    同比增长4.9%达533.5亿,建发国际凭11宗地块推进年度目标

    7月4日,建发国际集团(01908.HK)发布未经审核运营数据,今年前6个月,公司实现权益销售额533.5亿元,同比增加4.9%。在市场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长显得尤为可贵。在今年3月28日召开的业绩沟通会上,董事会主席林伟国透露,尽管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建发国际还是希望能够达到1500亿元

    地产大事件丨一周热点回顾(7.14-7.18)

    7月14日,经过158轮报价,招商蛇口以21.55亿元摘得深圳前海桂湾片区一宗住宅用地,溢价率86.1%,成交楼面价约8.4万元/平方米。该地块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挂牌起始价11.58亿元,吸引了包括中铁、保利置业、中建壹品、华发、绿城、金茂、越秀、建发、中海、招商、华润等在内的12家房企参与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长5.5%

    中新经纬7月17日电 据北京市统计局官网消息,上半年北京经济运行平稳,稳中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6.1亿元,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