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种心脏病不但伤心,还伤脑!治疗的“三驾马车”要知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07:33:00    

本文专家:

徐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怀里像揣了只兔子”“心要跳出嗓子眼”……这些都可能是房颤(心房颤动)的表现。有人认为,房颤就是心律不齐,实际上,它的危害却远不止如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伟教授介绍,房颤可不只是心脏“乱跳”,它不仅会让心脏“消极怠工”,还可能伤及大脑,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房颤?

一个检查就可以

房颤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运动后呼吸困难等。由于心房失去规律收缩,心律变得不规则,患者在运动后心率会更快且杂乱无章。部分老年患者心率过快时,还可能引发心绞痛、血压下降,甚至导致晕厥。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浑身燥热、濒死感、小便增多、浑身颤抖等。

然而,临床上约有30%-40%的房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往往通过体检或偶然做了心电图才发现房颤。

徐伟教授介绍,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患者在发病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48小时、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能植入皮下的芯片来记录心电。此外,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装置,如智能手表等,也可用于监测心律。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摸一摸自己手腕处的脉搏,如果出现短促现象,即一会儿能摸到、一会儿摸不到,脉搏不规则,应高度怀疑房颤。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心房扩大的患者等,定期体检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房颤。

房颤不但会伤心,还会伤脑

有人认为,房颤只是一种心脏问题,其实房颤还会增加脑卒中等其他疾病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徐伟教授表示,房颤时,血液在心房里流动变得缓慢,容易在左心耳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跑到脑血管里,就可能引发脑卒中。有房颤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5-7倍以上。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衰等危险因素,脑卒中风险更高。

另外,房颤还可能引起脑血管血流灌注减少和微血栓,这些微血栓跑到大脑里,虽然没有堵塞大血管、不会马上造成严重后果,但时间长了,可能会堵塞微血管,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供氧障碍,引发认知功能下降。有的患者就是因为房颤没有控制好,慢慢变得记性差,甚至不认识人了。

房颤治疗有“三驾马车”要知道

徐伟教授介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和起搏治疗三种方式,也就是大家说的“三驾马车”。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改善症状的药物。对于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

其次,对于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不长的持续性房颤,可以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可降低死亡率和脑卒中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对于慢性持续性房颤,药物不能恢复窦性心律,而病人又不愿意采用导管消融的患者,可以使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减缓心室率,缓解病人症状。

2. 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是目前临床上患者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能显著提高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徐伟教授表示,“目前,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在指南里被列为一类推荐,也就是说,只要患者开始发生阵发性房颤就可以推荐导管消融,不用先尝试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导管消融术式有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和脉冲电场消融,术式的选择主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脉冲电场消融是近年来新兴的疗法,但目前一般需要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下进行,影响了其广泛应用。

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然而,射频消融手术因疼痛和不适感常让患者望而却步;冷冻球囊消融因其相对较小的疼痛感和较高的安全性,被认为更适合于对疼痛不耐受、全身麻醉不耐受的房颤患者,且可以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不吃药直接手术),也是短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尤其是心房不大(左心房直径小于4.5厘米)的患者的优选疗法。另外,高龄老人是房颤的高发群体,他们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耐受性较差,选择冷冻球囊消融可以减少手术风险,保证治疗效果。

为改善患者体验,南京鼓楼医院率先开展“舒适消融”技术,结合镇痛、镇静和舒适护理,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也能将手术的疼痛和不适感降至最低。徐伟教授介绍,冷冻球囊消融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不仅是大中心的标准术式之一,也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3. 起搏治疗

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如心脏已扩大、症状严重等,可以考虑起搏治疗。通过植入起搏器,让心脏恢复有规律的跳动。同时做房室结消融,阻断房颤对心室的影响。

最后提醒广大患者,房颤的管理非常重要。做完导管消融,术后复查很重要。徐伟教授提醒,患者应在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到医院随访,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是否有复发。

“三个月以内出现症状,一般不算复发,因为这时候心脏还在恢复期。如果三个月后还是有房颤,则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消融。对于高危患者,可能还得长期使用抗凝药。”徐伟教授提醒,“有些患者术后症状轻了,没感觉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严格随访,防止不知不觉中又复发了。有房颤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要重视心血管合并症的控制,减少未来复发的风险。”

来源: 健康时报

相关文章

    永医科普丨鼻肠管:神经外科患者生命补给线的“精准改道”

    53岁的韩阿姨,因丘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术后予以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然而,在启动喂养后的3天内,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呛咳以及大量胃内容物返流。这不仅意味着宝贵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更可怕的是每一次呛咳都可能让食物误入脆弱的气道,引发致命的吸入性肺炎。医师诊断是她的胃动力障碍所致——胃这个“中转

    PAM通路靶向治疗开启HR+/HER2

    在女性健康领域,乳腺癌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威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揭开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困境的面纱。这类占乳腺癌70%的亚型,正面临CDK4/6抑制剂治疗后耐药的严峻挑战。令人振奋的是,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取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员卢烁:方寸屏间鉴初心 心电护航显担当

    编者按:在守护生命健康的征途上,无数党员医者以党的旗帜为指引,以生命为火种,与祖国同行,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评选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生动展现党员医务工作者以信仰为帆,以奋斗为桨,守护人民健康的先锋

    高温天如何识别和预防热射病?

    7月19日电(记者侠克)近日,新一轮高温天气袭来,气温“炎”值再度飙升。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征。如何识别和预防,听听专家怎么说。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关岚介绍,热射病医学上称为“重症中暑”,是因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体温大于4

    左氧氟沙星可致跟腱断裂?这些人容易中招

    7月8日,一网友发帖称,今天刷到有网友在做跳舞的热身动作时,跟腱断了。评论区好几个网友问:“你跳舞前用左氧佛沙星了吗?眼药水也算。”“左氧氟沙星的副作用就是跟腱断裂,使用期间要避免运动。”她说她真用了。“为什么好多网友在说,像常识一样,而我却什么都不知道。”该帖一经发布引发激烈讨论,9日,#左氧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