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东南部的丹寨,与雷山县(著名的千户苗寨)接壤,面积940平方公里,人口仅17万,主要是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共21个小数民族,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民族文化多种多样,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苗族蜡染、民族刺绣等都极为厚重。
丹寨的古代造纸作坊多集中在石桥一带,据当地朋友介绍,石桥是制白纸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造纸的发源地。



造纸采用的原材料,构树。

拨树皮。

原材料“构皮”

把仙人掌汁放入池中于打碎的构皮一起搅拌 ,使纸张容易分离。

构皮蒸煮后再放进缸里侵泡去色。

将采集回来的构皮侵泡之后堆积嗮干。

用机械将去色的构皮打碎。

打碎好的构皮。

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荡,滤掉水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

一层一层叠加的湿纸。

“计数器”每边十颗珠子,里面的代表十位数外面代表个位,每满十张就波动里面一颗白珠子。

背纸:将榨去水分的湿纸一张张揭起,一层层贴到墙上。

将黏连在一起的纸分页,然后贴在墙上晒干。

晾纸。

将背干的纸一张一张揭开,按每百张一刀理好。

刘世阳是“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传承人刘世阳与他亲手造的纸,边角有他的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