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骗婚行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15:56:37    

骗婚行为 是指以婚姻为诱饵,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并不构成骗婚罪,但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可以按诈骗罪进行追究刑事责任。

骗婚行为的主要特征包括: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行骗者通过编造不存在的身份、财产或其他信息,或掩盖真实情况,以获取对方的信任。

以婚姻为诱饵:

骗婚者通常以结婚为名义,目的是骗取对方的财物或情感。

骗取财物:

骗婚者通过各种手段,如索取彩礼、贵重物品等,最终目的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

没有共同生活的意愿:

有些骗婚者在骗取财物后,会消失不见,根本没有结婚的意愿。

骗婚行为不仅违反了婚姻的道德基础,还触犯了法律。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建议

对于骗婚行为,受害者应当保持警惕,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时,也应加强婚姻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骗婚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相关文章

    经中共中央批准,齐扎拉被开除党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月22日讯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齐扎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齐扎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长期搞迷信活动,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

    微信群的红包,党员、干部能抢吗?

    当下通过微信收发红包已成为大众娱乐、增进感情的社交手段之一那么作为党员干部 工作群的红包能抢吗?这些红包不得收发对党员干部而言看似简单的“抢红包”行为有可能触碰纪律红线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党员干部使用电子红包作出规定归纳起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准接受带有工作贿赂性质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各种电子

    深圳一团伙被诉诈骗7人2903万余元,有受害人因无力偿还获刑|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深圳报道2012年2月至2013年期间,在深圳做二手车生意的陈岳、陈武兄弟为生意周转向同乡罗某明借得850万后,深陷高利贷“套路”。2014年起,两人多次被诉至法院要求归还欠款本息合计2400余万元。后因无力偿还,两人均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刑。2019年3月,深圳市公安

    呼和浩特一女子谈恋爱半年,43万元没了!

    当对话框里跳出「宝贝早安」的亲昵问候当屏幕那头的TA用温柔语气描绘未来蓝图你是否以为自己撞上了命中注定的浪漫?其实你以为的“甜甜恋爱”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你倾注的“真情实感”换来的可能是人财两空的锥心之痛真实案例:陌陌相识,“爱情”变陷阱!呼和浩特市张某某通过社交软件“陌陌”结识了被害人刘某某。

    男子与两名女子办婚礼?法律底线不容试探!

    近日,“松阳县交通运输局潘某某与两名女子办婚礼”事件引发关注。5月19日晚,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潘某某系该县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其与黄某某、周某某同时保持恋爱关系,已与黄某某举行婚礼,并计划与周某某也举行婚礼,但均未与二人登记结婚。经县交通运输局研究,决定给予潘某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