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门票10元,坐地铁和公交去都比较方便。
纪晓岚,虽然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介绍,但我已没啥印象了。直到看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纪晓岚的形象似乎才重新活了过来。
尽管电视剧并不是历史,有很多虚构的情节,比如电视剧里他和和珅斗智的戏份比较多,而历史上他与和珅并无多少交集;电视中的纪晓岚总是才思敏捷,口若悬河,时常化险为夷,而真实的纪晓岚甚至有点口吃;真实的纪晓岚个子瘦小,张国立的扮相则有些过于高大壮硕……不过,电视剧确实让纪晓岚的名字变得妇孺皆知了,这也是一大贡献吧。
历史上,纪晓岚确实很受欢迎,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有些炫人耳目,占尽风光。那还是赶快去他的故居看看,那里或许能了解一个更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
来到故居,虽然当街,却并不格外显眼,不过就是北京一个很普通的老宅子。
不同的是,宅前有一植物架(据说是纪晓岚亲手栽的紫藤),面墙拱形门楣有“纪晓岚故居”字样,植物架旁边有一张铜圆桌(配有石鼓形铜凳),很结实。铜凳上有纪晓岚坐姿铜像,目视前方,手拿大铜烟袋锅子,面色沉静,有大学士派头。我看桌边还有空铜凳,赶紧跟纪大人蹭个合拍。
入内,里面也不太大,毕竟总面积不足600平方米。清式砖木结构,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
故居内设有展室,陈列当年纪晓岚曾用过的器物、诗文墨迹和阅微草堂中纪晓岚的旧物等,以及纪晓岚后人捐出的明清瓷器等。其中,图片资料也多而详实。尤其对他当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和晚年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详细介绍。
从布局上看,前厅有纪晓岚半身塑像,《铁齿铜牙纪晓岚》蜡像剧照,墙面多为图文资料。
后院正面就是“阅微草堂”,这是纪晓岚给自己的书房取的名。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启功先生题写。
西侧为书房,纪晓岚在此写作,24卷的《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此。这里有《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简介,也有售卖,《四库全书》精装本598元一套,平装本298元一套。这里现在成了有名的特色书屋,陈列了7000余册书籍,可供学习阅览。
东侧是卧室,陈设简单;每个房间内摆放着相应的硬木家具,古色古香。(草堂内所有的陈设都不是原物,是经过考证复原制作,或从民间收购而来)。
院内院子里,有一株海棠树,树龄都超过300年了。跟室外的紫藤一样,据说是纪晓岚亲手栽的。还有高大的玉兰树,我去时刚好开花。
海棠树下,有一组纪晓岚和婢女的塑像,纪晓岚看书,婢女文鸾在一旁弹琴。据说这个婢女是纪晓岚的初恋情人。
斜对面西侧小花园里,还有一尊美女塑像,那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杜撰人物杜小月的形像。
院子两侧走廊墙壁,全是字画,成了名副其实的字画走廊,不过看起来像展品。
出故居有一条小巷,全是平面铜雕像,看起来应该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参观完了,再回过头来看看纪晓岚的生平事迹。
纪晓岚在这所故宅居住的时间前后长达60余年,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从48岁到82岁。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年少时聪颖好学,有“神童”之称,31岁中进士。曾任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国子监监事等职,官居一品。
纪晓岚一生的功绩一是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二是写了一部《杜微草堂笔记》。
此外,他还留下了宝贵的“纪氏家训”,他对子女的“四戒”“四宜”“四莫”,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莫是:“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
……
当然,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话一查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