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6:09:00    

新华社昆明5月5日电 题: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新华社记者彭奕凯

5月初,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数百亩试验田如棋盘般整齐。一群年轻人正卷着裤腿在泥泞的田埂上穿行,时而俯身查看稻苗长势。在太阳底下,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在稻田旁的机耕路上,几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调试着大型无人机。不远处,由傣家吊脚楼改造的实验室内,手持叶绿素检测仪的研究人员正在忙碌。这些身影,正是扎根在此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师生。

5月4日,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在稻田旁调试无人机。(受访者供图)

2019年,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带着两名新生,辗转抵达这个边陲村落。最初,村民看着师生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身影,有人被感动,也有人不解:“说是来做科研的大学生,怎么天天光挖地?”“这么高的学历窝在山坳里种田,到底图啥?”随着年复一年的试验,沉甸甸的稻谷“解开”了村民的疑问。

这群“泥腿子”师生通过挖掘长雄野生稻的地下茎繁殖特性,培育出“云大25”“云大107”等具备不同特性的多年生稻品种。截至目前,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研发的种植技术已在云南省多个州市成功推广,并扩展至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14个国家,该团队也于2024年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月27日,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在试验田里给学生授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彭奕凯 摄)

与传统水稻需要年年播种不同,多年生稻一次播种可连续收割3年至4年。从播种后的第二年起,农民就无需购种、育秧、犁田插秧,只需日常田间管理,就能实现“割韭菜式”收稻。

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解释,这种模式在保证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生态修复,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科技小院的科研目标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田间地头真正落地。”黄光福说,团队通过科技小院模式,将科研方向与农户需求紧密结合,当地农民也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主动参与。

曼恩村村民岩胆算了一笔经济账:自从用上云南大学提供的稻种,田里再不用年年买种育秧、犁地插秧,光种子钱和人工费每年每亩地就能省下500元左右。更让他高兴的是,现在种地省心更省时,农忙时节也可以腾出时间卖烧烤,闲时还能进城打零工,家里年收入实实在在增长不少。

来自天津的学生牛晨翔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他调侃自己完成了“都市青年到庄稼把式”的蝶变,成为既能操作现代化农机、又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多面手。

2月27日,云南大学农学院学生牛晨翔(右一)帮助当地农民一起插秧。新华社发(彭奕凯 摄)

学生们在科技小院读硕士研究生的3年求学生涯中,除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外,剩下的两年里,大部分时间扎根在农村一线,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甚至节假日也不例外。

两年间,他们不仅要掌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前沿技术,还要学会操作插秧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他们白天在田间采集土壤样本、监测叶绿素含量等数据指标,晚上分析数据、总结进展、撰写论文,与此同时还需要承担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

2月27日,云南大学农学院的师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乘坐电动三轮车返回宿舍。新华社发(彭奕凯 摄)

科技小院的学生毕业后,有的留在当地加入农技推广队伍,有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深化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这些年,看着田里的水稻熟了一茬又一茬,科技小院的学生们也渐渐褪去青涩。黄光福感慨道:“我们不仅是来改变乡村的,乡村也重塑了我们。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土地赋予的力量,去守护生生不息的希望。”

暮色降临,科技小院实验室仪器上的指示灯与远处的农家灯火遥相呼应,师生们还将继续写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辽宁创投焕新篇 资本北上“闯关东” ——专访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

    证券时报记者 安宇飞渤海潮涌,资本向北。当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上,有超预期一倍的省外创投机构参会,一场厚积薄发的创投生态变革正在黑土地上跑出“加速度”。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战巍表示,社会资本“北上辽宁”的热潮正在加速形成。以科创焕新篇、以政策换空间、以空间换生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聊了40分钟,德国:愿采购美武器支援乌方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通话后,4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通话,同意将共同努力加强乌防空能力。德国4日证实,总理默茨与特朗普通话讨论了防空问题。与此同时,俄方正对乌发动大规模夏季攻势,美方暂停部分对乌军援使乌克兰压力倍增。泽连斯基:通话“富有成果”据新华社报

    顶尖专家“掌舵”!雄安这一低空智能实验室揭牌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康晓博) 6月27日,雄安国创中心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聘任暨低空智能实验室揭牌活动在雄安科创中心举办。雄安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扬飚为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朱鹏飞颁发人工智能领域特聘专家证书。随后,双方共同为雄安国创中心低空智能实验室揭牌。据了解,雄

    南阳云上邮路

    无人机飞越丹江口库区。向无人机投放报刊包裹。当地客户领取包裹。6月24日,一架载重30公斤的无人机从淅川县厚坡镇交通邮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起飞,仅用30分钟便将邮件送至直线距离27公里的仓房镇邮政支局。相比之前汽车投递邮件需要150分钟,无人机运邮效率大幅提升。为破解丹江口库区及偏远山区出行投递难题,

    杭州银行承销科技创新债券 有力支持债市“科技板”扬帆起航

    6月17日,杭州银行主承销的三单科技创新债券相继成功发行,标志着杭州银行在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领域实现突破。其中,由君联资本发行的3亿元、5年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是全国首批由民营创投机构主导发行的科创债之一,开创了民营资本直接融资服务“硬科技”发展的新路径。结合前期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杭州银行已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