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水润沃野绘丰年——全省各地全力保障春灌一线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8:16:00    


4月下旬,在芮城县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自走式水肥一体机为小麦浇水。刘宝成摄

  截至4月25日

  全省141处大中型灌区已全面启动春灌供水

  •累计上水约5.67亿立方米

  •滋润了552.3万亩沃野

  春风又绿三晋大地。广袤田野上,水利与农业正合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春灌,这一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自2月初起,春浇春灌的画卷在我省由南至北渐次展开,截至4月25日,全省141处大中型灌区已全面启动春灌供水,累计上水约5.67亿立方米,滋润了552.3万亩沃野。

  连日来,记者深入清徐、祁县、临猗、文水等地的田间地头,看我省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浇灌出丰收的无限希望。

大中型灌区挑大梁

确保应浇尽浇

  春光无限好,耕作正当时。

  在大禹渡灌区,科技与水利的完美融合正在这里生动上演。在灌区的数字孪生指挥调度室,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整个灌区的用水收费、电子计量、闸口流量等情况一 一呈现在大屏幕上,让人一目了然。

  大禹渡灌区是我省南部较大的农业灌区,控制灌溉面积54.6万亩。2月10日,灌区开机上水,累计提水3189万立方米,成功灌溉了42.4万亩粮食作物,首轮保粮抗旱灌溉任务圆满完成,第二轮灌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通过运用GIS一张图和数字孪生技术,灌区实现了灌溉的时间、计量、水量的“三精准”。“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24小时电子监测,让灌区管理变得高效透明。”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闫帅自豪地说。

  新建的梨苑灌区同样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

  祁县素有“中国酥梨之乡”之称,多年来因水资源缺乏,制约了酥梨产业长远发展。2019年,利用东山供水和子洪水库水源,启动实施酥梨基地提水灌溉工程,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不仅解决了果农的灌溉难题,更让酥梨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古县镇南部山区的酥梨基地,因水而兴。芳菲四月,梨花盛开。记者行走在田间地头,目之所及,梨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雪,成为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用上梨苑灌区的水后,酥梨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现在1亩地的成本才80元,而且地表水养分丰富,长出来的梨个大、口感香甜酥脆。”酥梨种植户王双牛笑得合不拢嘴。

  灌区涵盖酥梨基地17个村,灌溉面积达2.2万亩。昌源河水利服务中心主任赵继刚介绍,今年灌区提前布局,强化河道水域和清淤整治,对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体检”。4月15日起,开始对梨树进行灌溉。

  老灌区在岁月中沉淀智慧,新灌区在时代中崛起创新。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目前我省已建成大中型灌区166处,以占全省22%的有效灌溉面积提供了全省65%的粮食产量,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压舱石”和“主力军”的作用。

  大中型灌区是灌溉的主力军,灌区建设好,农业才能好。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崔哲峰表示,为应对春灌与干旱,大中型灌区纷纷行动起来,加强管理调度,确保灌区内每一块农田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做到应浇则浇、应灌则灌,为农业生产稳定与丰收筑牢根基。

现代水网工程显身手

保障用水需求

  曾几何时,沿黄市县守着黄河却“喊渴”,这一尴尬局面如今已被一个个现代化的灌区所化解。尊村引黄灌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尊村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6万亩,经过9级27座泵站的接力提水,黄河水“攀爬”218米高程,最终涌入了运城市5个县(市、区)的596个行政村,是运城市最大的引黄工程。自2月3日春灌以来,截至4月25日,累计提引黄河水4792万立方米,滋润农田66.33万亩。

  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景家卓村种粮大户徐向荣看着灌溉后的麦田,眼中满是对丰收的希望:“有了灌区便宜的黄河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3月初,我向灌区申报了用水需求,很快黄河水按约流到了田头,300多亩小麦浇了第一遍春水,稳产高产在望!”徐向荣说。

  现代水网工程在春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尽最大能力保障下游灌溉用水需求。

  “以前有两怕,一怕春天不下雨,二怕浇水贵得浇不起,村里建好农渠直通汾河水后,咱是啥时需要就啥时浇。”文水县南安镇南白村村委会主任武新华说,以前春浇,村里3300亩地需要25天—30天,现在16天—20天就够了。

  汾河灌区是我省最大的自流灌区,肩负着太原、晋中、吕梁3市7县市49个乡镇103.97万亩农田的灌溉重任。今年,汾河灌区抢抓早春浇机遇,以科技为支撑、以节水为核心、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有力保障了灌区的适时春浇灌溉。

  山西汾河灌溉管理公司调度中心智慧水务中心副主任段树强介绍,通过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用大数据为调度指挥决策提供依据,极大地降低了供水期间人工巡查强度。截至4月25日,灌区引水量775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1.7万亩。

  灌溉水源是春灌工作的“生命线”。在春灌中,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柏叶口水库等大型水库也纷纷“摩拳擦掌”,为灌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保障。

  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作为山西水利的“双子星”,今年以来强化了联合调度机制,通过提前巡查供水设施、科学调蓄水量,确保了春浇供水的稳定与充足;文峪河灌区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制定春浇灌溉用水计划,主动与市水利部门、柏叶口水库和文水县政府对接联动,解决水源问题,积极服务用水户。

  汾河水库运行与水务管理中心主任李泽平介绍,自2月26日起,加大了汾河生态与农业灌溉泄流水量,日均下泄流量26.7立方米每秒,全力保障春灌用水需求。

农业水价改革激活力

促进节水增效

  芮城县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是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

  在这里,“总量控制+科学分配”确保了供水有量,“智能调度+分级管护”确保了管水有序,“分类水价+累进加价”确保了用水有度,“精准补贴+统筹奖励”确保了节水有利,“蓄水沉沙+节水模式”确保了调水有方,“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确保了运维有道,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让老灌区焕发出新活力。近年来,在灌区建设的有力支撑下,芮城连续16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自2016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以来,我省秉承试点先行、改革开路、机制引领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快推进芮城、祁县等“2+7”试点建设,推动全省水价形成、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工程建设与管护、用水管理等四项制度的建立;因地制宜推行渠道防渗、管灌以及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大力推动从浇地向浇作物转变。2024年,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8。

  昌源河灌区,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灌区,也在水价改革的推动下焕发了新的生机。春灌期间,灌区密切关注水位动态变化,合理把控流量,实现了“水到田头、润至根脉”的精准灌溉目标。

  祁县昭馀镇河湾村因昌源河而得名,因罗贯中故里而闻名,是昌源河灌区的受益区。“地表水浇进去土壤不板结,玉米地每亩产量可增加300斤。”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剑魁说,原来是大田漫灌,费时费力费水,全村2000亩地没有一个月浇不完。现在改小畦快灌,时间大大缩短,每亩还可节约20%—30%的水量。

  运城市素有“晋南粮仓”之称。近年来,大力推广智能喷灌设施、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为丰产增收带来更多动能。

  在临猗县的山西爱科农家庭农场,管理人员姚立方通过微喷带和喷灌机实现了节水、省力、省电的精准灌溉。“我们测算过,浇一亩地大水漫灌浇两次水的水量,通过微喷带可浇三次水。”姚立方说,“我们还有智慧化管控系统,通过操控无人巡田机,可以实时监测小麦长势、缺水缺肥情况,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

  水价改革不仅激发了灌区的活力,还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拿清徐县来说,通过实行水价改革和节水奖励机制,让村民们的节水意识逐步增强。

  在清徐县敦化灌区一级管理站一支渠边的农田里,68岁的村民陈跟忠正和女儿一起平整田地,为春播做准备。

  “我这块地偏高一点,灌溉时不易浇透。今年加高了农田地堰,又改进了灌溉方式,省水就是省钱!”陈跟忠说,“土地喝足了水,才能长好庄稼,我这地过几天就可下种了!”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事关灌区良性运行和国家粮食安全。”崔哲峰表示,要充分发挥农业水价杠杆作用,促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山西日报记者赵建军 高桦

相关文章

    水润沃野绘丰年——全省各地全力保障春灌一线观察

    4月下旬,在芮城县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自走式水肥一体机为小麦浇水。刘宝成摄  截至4月25日  全省141处大中型灌区已全面启动春灌供水  •累计上水约5.67亿立方米  •滋润了552.3万亩沃野  春风又绿三晋大地。广袤田野上,水利与农业正合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春灌,这一农业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但现实中,一群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2009年全国首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些农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从咨询到挂号 线上轻松搞定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智能导诊平台上线

    身上突然起红疹该挂什么科?最近胸闷气短,不知看哪个科?4月27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智能导诊平台上线,患者只需手机操作就可获取专业就医建议,精准挂号。智能平台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权威知识,平台整合海量医学资源,涵盖多学科专业知识,无论是常见疾病疑问,还是复杂病症咨询,都能基于权威医学依据,为患者提供

    擦亮品牌 “甘味”飘香

    农业金名片,标识六色花;五年摘四冠,百味入千家。代表甘肃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甘味”品牌,再度取得耀眼成绩:“甘味”品牌在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中摘得“四连冠”,入选“2014—2024区域农业卓越影响力品牌”榜单;“甘味出陇”行动成绩斐然,“甘味”由“树品牌”向“拓市场”转段,在京津冀、

    462吨核电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 海阳核电4号机组完成关键节点

    水母网4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王祺政 摄影报道)4月16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示范工程迎来重要节点——海阳核电4号机组发电机定子顺利完成吊装就位。这一关键设备的精准安装,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后续汽轮发电机组全面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日12时17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