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1颗磁力珠险要4岁娃的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0:10:00    

来源:【大河健康报】

“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家长朋友一定要警惕孩子身边的小物件。

4岁的小北(化名)吃过午餐后在客厅玩耍,竟把一串磁力珠吞进肚子。

奶奶见小北能吃能玩,就等着小北把磁力珠排出来。可第二天,磁力珠压根没排出来,一家人心急如焚。

直至第三天上午,小北一家才抵达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消化内科,这时,距磁力珠入腹已近48小时。

医生提醒,磁力珠一旦进入肠道,有穿孔的风险,必须立刻取出。

联动出击 内镜手术精准排险

值班医生王培晓迅速行动,为孩子完善相关检查,并紧急请示河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兼消化内科学科主任李小芹,为孩子开启绿色通道。

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副主任王跃生和主管护师高璐联合麻醉科,为孩子实施了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术中,王跃生巧妙地利用磁力珠的磁力,将滞留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磁力珠精准取出,仔细清点,竟然有11个!

胃镜检查显示,小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王跃生又熟练地为孩子置入鼻空肠管,既保障孩子的营养供给,又促进损伤愈合。

术后复查16排腹部CT,确认磁力珠全部取出。团队成员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小北幸运地避免了手术之苦和可能伴随终身的疤痕。

磁力珠警报 家长的必修课

磁力珠,也叫巴克球,是一种强磁性小球玩具,同时也是消化道危险异物。

如果误吞超过一颗,它们会隔着肠管相互吸引,夹住肠壁,引发缺血坏死乃至肠穿孔

一旦发生肠穿孔,肠内的消化液和细菌会流入腹腔,进而引发腹腔感染。

若不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导致孩子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医生支招 应对异物误吞

李小芹提醒广大家长,内镜治疗是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主要手段,治疗前需要让孩子充分禁食。当怀疑或确定孩子误吞异物时,切勿擅自处理,应先让孩子禁食禁水,为内镜检查做好准备。

另外,不建议采用饭团、韭菜、馒头等食物强行吞咽的方法,这很可能导致异物嵌顿加深或划伤食管,增加并发症风险和手术难度。

0—6岁的孩子,处于心理学中的“口欲期”和“敏感期”,嘴巴和舌头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啃咬、吮吸是他们熟悉的感知方式,孩子以此来探索世界。

看护孩子时,务必做到“离手不离眼、离眼不离心”。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

来源 河南省儿童医院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体验别样生活 收获快乐成长 中小学生“花式”实践过暑假

    7岁的张书颖假期感受田间劳作“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了更多时间走出去,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有人回老家感受田间劳动;有人报了夏令营锻炼生活技能;还有人跟着父母体验一线工作……孩子们在“花式”实践中,度过充实而精彩的假期。1 田园乐趣7岁的张书颖,就读于青年路小学。暑假,

    各地小游客来哈工大中心研学打卡

    近期,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暑假陆续开始,来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哈工大中心研学的小游客的数量明显增多。不少外地家长带着孩子到此参观,从序厅、杰出人才厅、国之重器厅、哈工大文创到哈工大课堂挨个展区游览打卡。有的家长还给孩子买下印有哈工大标志的文化衫、积木、暖水壶等文创产品,激励孩子以哈工大为目标,刻苦努力考上

    河南省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来了→

    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的通知各有关省辖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编办,各有关高等学校: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持续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25年继续推进实施“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乡

    保姆半年盗走雇主20万黄金首饰,获刑4年

    南京的张女士因工作忙请了保姆陈某到家里照顾孩子,陈某发现张女士特别喜欢网购黄金首饰,给两三岁的孩子也佩戴了不少黄金首饰,这让陈某动起了歪念,她用零食、玩具将孩子身上的黄金首饰骗下来,藏在家中某些地方。此外,陈某还偷拆张女士的快递,将黄金饰品藏匿起来,趁回老家时带回家,张女士一直也没有发现,直到最近一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做强“‘豫’见未来”未检工作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建议做强“‘豫’见未来”未检工作品牌金不换代表(左一)参观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近日,“豫”见未来·金不换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检察院举行。“‘豫’见未来”是河南省检察院统筹全省三级院培育打造的省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