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菊
干枯的枝上挂着点点红,旁边的游人聊天,说那是山楂。有人说季节不对,春天哪还有山楂呢。离得远,有些看不清。走近了,才知那是一棵海棠树,点点红是未曾凋落的海棠果。
有些讶异。经历了风霜雨雪的寒冬,海棠果依旧凌寒不凋落。天有些阴沉,风有些凉,看到这些海棠果的时候,却让人莫名的喜悦,心底柔软温暖。有一枝低些,可以以很近的距离水平凝视,发现它们竟是从容安然,有几分松的气节,梅的优雅,菊的傲骨。
春天万物萌发,旁边山桃枝上已有花蕾含着米粒大的胭脂红。桃花开了,杏花开,海棠不久也要长出新蓓蕾,虽然不久后,这些海棠果经几场春风就会像花朵一样萎落泥土,那又如何呢?它们迟迟留在枝头,也许是一种煞费苦心的等待和提醒,等待有缘人,等待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人间之美。提醒什么呢?提醒有缘人好时光如春天般短暂,不要虚度光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想到我们这场说走就走的奔赴自然之行,驱车160多公里来到这个园子,站在这棵海棠树下,静静凝视一枝穿越过寒冬的海棠,谁能否认这不是一场奇妙的缘分呢?
说起来,还要感谢一首诗:“启窗日日对青山,山色青青不改颜。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语我几时闲?”很喜欢,简单易懂,对于整日在世俗生活里陀螺一样忙得打转的人,也如当头棒喝,不禁反思自己忙碌的意义。
当时先生在旁边,读给他听。没想到,这首诗更触动了他。念了几遍“青山语我几时闲”后,说明天是周末,咱们明天就去大自然里走走吧,以后每周都出去看看,天暖了,花开了,别辜负好时光。
“我一直在想季节之转变。我今年不想错过春天。草变绿的那一刻我要在旁边。”站在海棠树下,凝神静思的刹那,脑海里闪过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听客溪的朝圣》里的句子。徐志摩写康桥时,也有过类似句子,大意是康桥的青苔和水草怎样一点点变绿,带来点点滴滴春天的消息。
我们只有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才能感受迅疾的时光带给世界的美和感动,并从中获得生存的力量和精神,从而更好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听客溪的朝圣》里还有这样的句子:“一棵大榆树,光是一个季节里就可能制造出六百万片树叶,全都十分繁复。”令人吃惊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有太多的植物和风景,都会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启迪着人。
安妮·迪拉德自幼喜好阅读,在父母影响下,还采集岩石与甲虫,她的成长“交织着无穷的创造力与对环境的探索”。大学毕业时,她的论文是关于梭罗《瓦尔登湖》的,这也奠定了她的写作方向。1971年,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她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地体验生命,观察大自然。《听客溪的朝圣》这本书就是根据此段经历写的,并在她29岁时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有人说,一个偏爱大自然的人,一般内心都会有另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平静而淡泊,温柔而深情。
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倡人们多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聆听自然。看古典书籍时,常能读到这样的句子。如“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这几句诗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应该学会在忙碌的生存现实里找一些闲暇,听听流水,看看青山,洗耳洗眼也洗心。美好的景物不但愉悦眼目,也安顿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