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前资助学子身后捐躯医学,他的生命“最后一课”很动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39:00    

来源:【湖南日报】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4月14日晚,58岁的长沙市民张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离世。家属遵照其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使其以“大体老师”的身份守护医学事业。

这位普通市民用生命最后的抉择延续大爱,其生前还曾默默资助两名贫困高中生完成大学学业。

遵照张先生生前遗愿,家属正在填写捐献确认登记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摄

据家属介绍,张先生在确诊肝癌晚期后,主动提出遗体捐献意愿。“父亲常说,人走了还能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福报。”张先生之子在签署捐献协议时含泪回忆,张先生生前从事砖厂经营工作,生活节俭却热心公益。小时候只听说父亲每月从工资中拿出800元资助两位素不相识的哥哥姐姐,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他总说读书改变命运,自己没上过大学,就想帮我们圆梦。”受助学生小李表示,要将这份善意继续传递。

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向张先生遗体鞠躬,为其举行悼念仪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张先生的遗体将用于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教学研究,未来将有数千名医学生通过这位特殊“老师”,掌握人体结构知识,践行救死扶伤使命。

从捐资助学到献身医学,张先生用质朴的方式完成生命教育的“最后一课”。正如湘雅医学院致敬词所写:“躯壳化作医学阶梯,仁心永驻人间四季”,这位“大体老师”的故事仍在续写生命馈赠的深意。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二一五医院:每一次住院我都害怕,但只要看到是你们,我就有希望

    “提笔写下这信时,我心中满是感激与温暖,我母亲和岳父多次在感染科住院,科室精湛的医术、悉心的照料和无私的关怀,为我和家人点亮了希望的光芒……” 近日,二一五医院感染科患者家属刘先生亲手写下一篇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感激,更是对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人性化服务的赞誉,将浓浓的医患

    校园别丢了泥土气

    当前,很多中小学校都特别重视校园建设,校园环境变得愈发整洁美观。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中小学过度追求硬化,甚至包括一些乡村学校,其校园里那质朴而滋养人的泥土气息正逐渐消失。一些学校在校园建设规划中,过于关注表面上的现代化和整齐划一,却忽视了校园环境的生态和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很多学校以防止滑

    交警8分钟开辟生命通道及时送七旬中毒老人就医

    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在呼和浩特市上演。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交警紧急开道,助力一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七旬老人及时送医,成功使其脱离生命危险。当日11时23分,玉泉区交管大队八中队接到报警求助:一辆从清水河老牛湾村赶来的私家车上,载着一位70多岁的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老人,因司机对路况不熟,车辆被困在昭

    以军称空袭伊朗国防部总部、核计划总部及多处石油设施

    来源:【湖南日报】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厦门再添红色 “记忆宝藏”,3位离休干部家属捐赠珍贵史料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厦门市委老干部局与市档案馆携手联动,分批接收了离休干部陈尊法、王力、董清三家属捐赠的一批珍贵红色档案资料。这批新征集的档案包含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证章、历史照片、书籍等实物。其中,《伊洛瓦底战歌——缅甸华侨战工队四十五周年纪念》、上世纪50年代缅甸仰光学校聘函、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