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歌尔股份一季度业绩向好,毛利率提升至12.41%,盈利修复趋势延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44:00    

4月21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近半成,再次向市场交出满意成绩单。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6.59%,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05亿元;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23.53%,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6.09%。同时,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12.41%,同比提升3.2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提升至2.68%,同比提升0.7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环比数据彰显公司运营质效提升,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6.59%,显示出强大的增长动能和发展潜力。

在成本控制方面,歌尔股份加强精益运营,取得显著的费用管控成效。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6.05%,较2024年末下降2.78个百分点,偿债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公司资金回笼速度加快,应收账款第一季度末余额为83.11亿元,较期初的178.81亿元减少53.52%;货币资金稳步提升至217.44亿元,较期初增加24.49%。目前公司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36亿元,同比增长0.13%,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资金支撑。

由此可见,歌尔股份凭借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AR/VR/MR、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均进展顺利,延续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盈利修复趋势。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构筑技术护城河

歌尔股份始终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构筑技术壁垒为盈利修复提供底层支撑。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10.96亿元,同比提升32.83%,占期间费用比例61.74%。

一季度,歌尔股份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层面多点突破:CES2025展会上推出轻量化AI+AR眼镜、AI智能交互指环等创新产品解决方案;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发布采用表面浮雕刻蚀光栅工艺的AR全彩光波导显示模组以及DLP3D打印光机模组,实现光学领域的全新拓展;3月第三届扬声器新技术分享会上则推出多款焕新升级的微型扬声器技术,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Apple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于3月亲临歌尔青岛大楼、潍坊工厂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在业绩稳步提升的同时,歌尔股份今年已通过控股股东增持和回购股份等方式持续释放市场信心,其中控股股东增持9.99亿元,并实施了1.41亿元的股份回购,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回升、AI技术与终端产品融合深化,歌尔股份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及盈利能力修复能力,未来在AR/VR/MR、智能穿戴等细分领域的技术落地与产能释放,有望推动盈利能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相关文章

    歌尔股份一季度业绩向好,毛利率提升至12.41%,盈利修复趋势延续

    4月21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近半成,再次向市场交出满意成绩单。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6.59%,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05亿元;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23.53%,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6.09%。

    丹化科技早盘涨停 封单金额达1.87亿元

    截至9时30分,丹化科技股价涨停,报3.30元,涨幅10.00%,总市值33.55亿元。盘面显示,该股封单资金达1.87亿元,成交额0.53亿元,换手率2.01%,所属化学原料行业。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源自金融界

    威尔药业涨停突破年线 境外业务影响有限

    截至4月21日9时32分,威尔药业(603351)涨停,股价报26.40元,总市值35.76亿元,成交额0.84亿元,换手率2.41%。消息面上,公司4月17日回应投资者称,对美国市场的直接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不足1%,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其2024年度境外业务具体占比将在4月22日披露的年报中

    无锡卓海科技毛利率下滑:优质大客户“消失”,核心技术人员简历存疑

    4月17日,据北交所官网,无锡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海科技”)进入问询阶段,净利润和毛利率下滑、前五大客户变动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合等问题受到监管层的关注。据悉,卓海科技曾闯关深交所创业板被否,此前多次被要求说明自身业务是否符合定位。招股书显示,卓海科技成立于2009年,主要为芯片制造产业链提

    基金发行再现“跷跷板”效应,有的延募有的成为小爆款

    近期,基金发行出现了明显的“跷跷板”。一方面,多只原定于18日停止募集的热门主题指数基金,均在18日同时宣布延长募集;另一方面,于18日成立或完成募集的FOF产品,出现了20多亿元乃至近30亿元的小爆款。“这不是某只基金或某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普遍性的。”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