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南慈利县一河段水域颜色异常,官方通报调查处置情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0:05:00    

4月3日,慈利县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

关于慈利县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等问题的调查处置情况通报

2025年3月15日以来,网民陆续反映慈利县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白色泡沫漂浮、溶洞存污排污等问题,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迅速调查处置,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问题。经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现场调查、水样监测分析,判定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是由藻类过度增殖所致轻度水华现象。专家分析,长潭河段水域2025年3月水流量为36.01立方米/秒,较2024年同期水流量161.21立方米/秒下降77.7%,水体交换能力弱导致水体自然净化能力降低。同时,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3月23日,慈利县降水量为325.1毫米,较历年同期427.6毫米减少24.0%;平均气温为13.7摄氏度,较历年同期12.1摄氏度升高1.6摄氏度,气候条件有利于藻类生长繁殖。加之春季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因素活跃,生活污水、河库漂浮物、河道底泥释放污染物及畜禽养殖污染在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水体氮磷营养盐急剧富集,引发水生态失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通过持续组织打捞河道漂浮物、投放食品级阳性絮凝剂抑制藻类生长等措施,水域颜色得到改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正在慈利县开展水华现象成因深度调查,调查报告将及时公布。

二、关于长潭河电站下游河面白色泡沫漂浮及溇水长潭河段饮用水源安全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农业、环保专家会商判定,白色泡沫系藻类等浮游生物自然死亡后形成的胶体物质(水体生态系统正常代谢产物),被河水冲至大坝下游处形成堆积,经水动力冲击(过水落差超过15米)产生。3月17日以来,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对溇水长潭河段水质实行日监测,共分析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8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溇水饮用水水源地(百日岩)取水口水质一直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饮用水安全没有受到影响。

三、关于溶洞存污排污等问题。3月16日起,市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和溇水沿线乡镇政府,在长潭河电站上游两岸10公里范围内全面排查。同时,根据网民反映线索调查核实,对杨柳铺乡某生猪良种供精站涉嫌利用溶洞排污、高峰土家族乡某养殖户涉嫌利用渗坑排污立案调查,责令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杨柳铺乡某牧业有限公司、通津铺镇某养猪场立即整改。3月31日起,在全县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天坑溶洞排污等为重点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截至4月2日,全县26个乡镇(街道)已排查72家规模化以上养殖场、132家养殖专业户、126个天坑溶洞,共发现环境问题26个,立行立改22个、已立案3起,拟立案调查1起。对群众关注的大型养殖企业粪污处理等问题,经排查暂未发现直排漏排现象。慈利县将通过实时在线监控、粪污处理利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慈利县正在全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防范化解“水土气”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专项行动,出台《慈利县生态环境保护“利剑行动”六个一律措施》,公布有奖举报电话(0744–3223480),致力于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慈利县人民政府

2025年4月3日

来源:慈利县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

    河北馆陶:生态环境分局为企业“把脉问诊”创新服务

    纳税人报记者 弓盛舟 实习记者 李志飞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更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河北馆陶县生态环境分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把脉问诊”,有效解决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别跑空了,风力影响,西湖手划船、摇橹船、自开船、自划船停运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5月1日中午,潮新闻记者从西湖水域管理处了解到,因西湖湖面风力持续增大,西湖手划船、摇橹船、自开船、自划船停止经营。今天下午准备去西湖游船的游客,不要跑空了。“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华全媒+|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际

    新华社记者罗沙、高敬、魏弘毅2025年4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5编、11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份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法典长卷启,青山入画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社 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官厅水库有了“水库法庭” 京津冀地区首设跨区域巡回审判点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王一涵 闫雪)4月22日正值第56个“世界地球日”,京冀两地共同举办的“官厅水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联合巡回审判点”设立活动在官厅水库举行,这也是京津冀地区首个跨区域巡回审判点。官厅水库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