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引擎”?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将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苏阳介绍相关情况。
苏阳介绍,2024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构建分类推进机制,夯实改革基础。建立“统筹部署—分类推进—考核评价”闭环机制,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等36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根据区域特色将实施差异化打造和发展,比如两江新区重点探索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制造,绿色制造贷款余额超304.8亿元,有力支撑绿色产业升级发展。
第二方面是深化项目融资对接,提升改革质效。出台《金融支持重庆工业绿色发展十条措施》,实施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工程,累计支持8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170家绿色工厂建设。绿色金融支持的铜锣山矿山公园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和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完善绿色建筑、气候投融资等16个专业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突破5300个。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30项,创新绿色转型金融产品330余款,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9752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5.8%。
第三方面是创新转型金融实践,拓宽改革边界。针对高碳企业转型融资需求,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试点落地,推动转型金融扩面提质。联合印发《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制定政策文件和标准11项,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化工、有色、钢铁等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争取农业转型金融标准在渝试用。指导金融机构创新“碳挂钩”贷款产品,推动“长江绿融通”系统和企业碳账户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企业转型计划智能识别。到今年3月末,已发放转型贷款超50亿元,支持154家企业低碳改造,年减碳量突破300万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深化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系统,推动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探索创新碳账户与转型贷款联动机制,推动农业转型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低碳转型。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