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大突破!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投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9:13:00    

今天(22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作业水深约90米。项目通过“捕集-提纯-加压-注入”全链条技术,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超临界状态,以每小时8吨的速度注入地下1200至1600米的油藏,既提升原油采收率,又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油田作业区主任工程师 熊书权:该项目的成功投用,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装备技术的全链条升级,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项目所在的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集成了钻井、无人化远程操控、自主发电与电力组网、油气水综合处理等众多功能模块。为实现“封存+驱油”双目标,平台新增二氧化碳压缩机、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等关键装备,构建国内海上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套工程装备体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二氧化碳注入的“绿色通道”如何构建?

原油开采常面临地层能量枯竭,原油流动性差等难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手段,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布局的重要领域。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如何在海底构建二氧化碳回注“绿色通道”?通过实地探访来揭开技术密码。

在恩平15-1平台下方,一口深达3243米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井承担着二氧化碳回注的核心任务。相较传统油气井,面临井筒完整性标准高、注气管柱复杂和精确注入难度大等诸多工程挑战。技术人员采用“老井新用+分层注气”模式,创新性地将老油气井改造为二氧化碳专属通道。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区域钻完井项目经理 宋玲安:我们在狭窄井筒内集成了自主研发的测控一体化系统,可实时监测各层位注气量和气密性,确保二氧化碳“听从指挥”,既不逃逸也不串层。

为了更细致地掌握井下情况,技术人员在油管外壁敷设了数千米的光纤,这些光纤就像井筒的神经末梢,能够将井下每米的温度变化、流量波动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平台中控室。海弘智能完井系统的应用更是一大亮点,它通过地面液压系统远程控制井下注气阀的开度,能够精确调控每层的注气量,实现了注气过程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项目预计可向海底注入二氧化碳约100万吨,减排量相当于植树超1200万棵。项目的成功投用为海上原油生产注入动力,并为后续油气田开发以及沿海企业的大规模减排开放提供了“技术模板”。

我国正加速推进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

海洋作为碳封存的“天然宝库”,因远离人口密集区、封存容量大,正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蓝海”。近年来,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迅速,系列示范项目加速落地,推动海洋碳封存从试验走向规模化应用。

在渤海,渤中26-6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示范工程于今年2月投产,全生命周期预计埋存二氧化碳150万吨。在珠江口,白云气田群7个气田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于2024年8月在珠海投产,年生产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20万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此外,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700万立方米。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油田作业区油藏经理 程佳:目前全球共有65个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项目,但大都集中在陆上,海上项目屈指可数。中国海油目前共建成4个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和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同时,还在规划建设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的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和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的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正从单点示范走向集群化发展。目前,中国海油已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区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

相关文章

    我国现役主战坦克有啥特点?解码“陆战之王”99A式主战坦克

    九三阅兵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其中我国现役主战坦克有什么特点?在现代化战争中坦克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它们是如何研制的?下面就来关注我国的“陆战之王”——现役的主战坦克。解码“陆战之王”

    江苏盐城:黄海之滨绿潮涌

    我国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已在深海中迎风转动,将海风化为绿色电能;灌东盐场1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光伏板铺展水面捕光发电,板下鱼虾自在生长,光影与波光交织间奏响绿色协奏曲;碳丰氢能制氢气体扩散层(碳纸)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试运营,全力打造“材料—

    呼伦贝尔市地方第二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全国公示

    近日,呼伦贝尔市地方第二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两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该平台进行公示,涉及面积近7万亩,预计产生约56万吨减排量。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

    宁陕:民宿建设按下“加速键”助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宁陕县生态旅游的持续升温,以民宿为主导的旅游项目也加快推进,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7月23日,走进位于城关镇青龙娅村的终南之南宿集项目施工现场,刷墙、电焊、和水泥......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项目建设奋进曲。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2 亿元,建

    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向前冲

    船到中流浪更急。击水中流,惟争先方能破浪。7月24日上午,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调度推进会议召开,分析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检验各区市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成效;前几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只有一个:层层传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