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闻社财经
海闻社观察 时代面前,老字号不会得到任何宽容。
去年,对于海南椰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公司终于获评中华老字号,这对企业品牌建成来说,有了非常积极的叙事意义。
但唯一的问题是,公司的实际经营本身,有点太消极了。
根据公司此前的年报数据,2024年,公司全年净亏损1.42亿元,营业收入仅2.05亿元,不及新规后对主板上市公司的3亿元营收要求。
4月11日,海南椰岛有关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三次提示公告如期而至,等这个月年报正式披露后,海南椰岛将再次被添加*ST。
当然,这对海南椰岛来说,可能并不算太过难以招架。
毕竟作为常年在亏损边缘游走的老熟人,海南椰岛早就被ST过了。
由于2016年-2017年的连续亏损,公司当时就摇身一变改名*ST椰岛,此后一年,公司又顺利保壳摘帽,但并不是依靠主业的经营改善,而是别的能够实现降本以及增加非经常性收入的操作。
2018年,海南椰岛上演“卖楼保壳”的戏码,当年通过出售阳光置业60%股权及办公大楼,获得2.88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格,加之公司在这一年收到澄迈国土资源局的收储补偿款,海南椰岛惊险摘帽。
也是因此,椰岛摘帽之后并没有迎来经营的改善,2021年以来,公司又连续四年出现亏损,在这4年间,海南椰岛的实控人变成了海南国资,但营收的萎缩并没有停下,从2021年一路暴跌超75%,最终成为公司再次被动戴帽的原因。
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是,新规后对上市公司的营收要求更高,公司想要摘帽的难度也就更大,上一次能靠变卖资产来勉强摘帽,这次估计可行性不高了。
还是得靠主业,海口国资入主的第一目标,也是帮助海南椰岛聚焦酒业主业,彻底放弃房地产业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的保健酒业务收入已经只剩下1880.54万元,在公司造血能力枯竭的情况下,提振主业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A股唯一一家以保健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海南椰岛的主打产品“椰岛鹿龟酒”也是有过自己的光辉岁月的。
2000年,一句“常喝鹿龟酒,活到九十九”的广告把海南椰岛送上资本市场,当年销售额高达3.89亿元。这一年,劲酒深陷假酒危机,湖南本地一年才销售了3000万元。
谁也没想到后来的椰岛能混成这个模样,但这确实是事实。
2016年,海南椰岛中高档酒的收入仅为1.11亿元,而劲酒在次年却砍下了超过104.9亿元的营收,成为了椰岛望尘莫及的对手。
近年,公司的业绩主要由海王酒系列支撑,其定位健康小酒,培育、挖掘新生代消费群体,不过2021年至2023年,公司海王酒系列的销售收入也出现了下滑,各期对应收入为1.01亿元、8871万元和742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6.14%、12.04%和16.31%。
在经营能力持续下滑的同时,公司的内控问题也开始显现,甚至冒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2023年10月,椰岛一家子公司的出纳,居然偷偷挪用了公司的1986.11万元,而且这么大一笔钱,这位出纳既没有购买房子这样的大额资产,也没有在奢侈品店里消费,居然全花在了购买彩票上,案发后只追回了80万元。不知道是不是不好意思,这件事公司延迟了半年才披露,还因此遭到了监管的警示。
更有意思的是,2024年4月,公司居然发现自己名下多出5家未授权的孙公司,其中甚至包含一家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的企业,虽然公司将相关情况予以披露并表示正在查证,但这些公司的工商登记至今未完全注销。
如今,保健酒赛道深度洗牌,对于海南椰岛的转型也带来了十足的考验,保健酒市场规模从2015年326亿元缩至2024年不足200亿元,Z世代更倾向即饮养生茶、功能性饮料。
同时,抖音直播、健康IP联名成新战场,但海南椰岛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达68天,线上运营团队不足10人,难以从内卷严重的线上突围。
技术能力更不用说了,大型企业基本都持续优化配方多年,椰岛鹿龟酒的配方已经70年了,公司无力投入研发,只能持续吃老本。
大股东海口国资也很急,3月26日还刚刚空降了一个董秘和一个财务总监。
但问题是,两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确经验丰富,只是他们过往的工作经历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水务等行业,与海南椰岛所处的白酒及保健酒行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适应海南椰岛的业务的行业特征,他们也需要时间。
而对于缺乏产品力与治理能力的海南椰岛来说,时间是最稀缺的。如果在最后的时间里,既无法解决历史遗留的资产腾挪黑洞,又构建不起适应新消费趋势的产品矩阵,那公司的退市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