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利润同比下滑约四成,飞鹤中报预警引股价巨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6:33:00    

中国飞鹤近日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飞鹤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亿元-93亿元,同比下滑7.92%-9.90%;净利润10亿元-12亿元,同比骤降36.84%-47.37%。

而这份双降成绩单,直接引发飞鹤股价暴跌。业绩预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7月7日),飞鹤股价大跌17.02%,截至7月9日收盘,公司市值蒸发逾百亿港元。对此,记者联系飞鹤,对方并未回复。

就在业绩预告公布当晚,飞鹤迅速宣布了股份回购计划。飞鹤此举到底是对股价的自我找补还是传递长期信心?

业绩“滑铁卢”背后暗藏危机与隐忧

7月4日,中国飞鹤交出的中期业绩预告成绩单着实令人大跌眼镜。飞鹤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将下滑7.92% - 9.90%,净利润降幅更是高达36.84% - 47.37%。如此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业绩,直接引发了飞鹤股价的连续暴跌。

7月7日,作为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飞鹤股价开盘便大幅下跌,盘中最高跌幅超过18%,最终收盘下跌17.02%,报收于4.73港元/股,市值从516.83亿港元下滑至428.9亿港元,一天之内就蒸发近88亿港元。截至7月9日收盘,飞鹤股价累计下跌约20.35%,市值总共蒸发101.5亿港元。

飞鹤在公告中将业绩波动归因于生育补贴拖累收入、主动去库存战略、政府补助锐减以及全脂奶粉减值计提这四大因素。然而,在表象之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危机。

以生育补贴计划为例,据飞鹤相关业务人员介绍,今年4月,飞鹤率先启动了行业首个“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为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奶粉补贴,6月补贴活动又进一步扩展至12个月以下婴儿家庭。但业内人士认为,该补贴产品仅限飞鹤厂家直邮,绕过了传统销售渠道,这直接削弱了经销商体系的业绩贡献。更严重的是,部分补贴奶粉经二手平台流入市场,对价格体系形成了冲击。记者在某二手平台上发现,出售飞鹤卓睿奶粉的情况随处可见,很多个人交易者提供的闲置图片都是育儿补贴的权益截图。

去库存战略同样削弱了规模效应。为保障产品新鲜度,飞鹤主动将渠道库存从1.5个月压缩至0.5个月。按照飞鹤的说法,库存调整将于三季度完成,但在清理库存过程中,规模效应被弱化,导致利润降幅远超收入下滑。

7月4日业绩预告公布当晚,飞鹤迅速宣布了股份回购计划,企图用“10亿回购 + 20亿分红”的组合拳稳定市场信心。国家发改委原特邀财务专家、青岛荣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慧表示:“第一,回购旨在传递管理层信心,稳定市场情绪,向市场传递‘公司被低估’的信号;第二,飞鹤结合20亿元分红,形成‘回购 + 高股息’组合拳,增强股东回报,吸引长线资金,稳定股价;第三,飞鹤2024年末现金及短期理财近200亿元,10亿元回购仅占现金储备的5%,财务压力完全可控。此举可有效减少流通股,提升每股收益(EPS),对冲利润下滑的影响。”

然而,这套看似慷慨的股东回馈方案,却在细节处暴露出诸多隐忧。回购计划暗藏局限性,公司明确表示回购股份将用于“后续出售或员工激励”而非注销。这种“不注销式回购”对每股收益提升有限,被市场解读为对当下股价并非毫无保留的力挺。况且,业内进行回购的并非只有飞鹤,2025年以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两大头部乳制品企业均大额回购股份,回购金额均超1.5亿元人民币。

奶粉“寒冬”下的困境与挑战

王立慧表示,飞鹤所面临的困境并非短期波动造成,而是奶粉行业系统性挑战的集中显现。

行业需求下滑成为首要冲击。受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国内婴配粉行业在2022年、2023年的行业规模分别同比下滑5%、10%。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行业降幅有所收窄,但有机构预计,2025年我国婴配粉市场规模同比仍将继续下滑1.2%。

从财报数据可见一斑。2017年到2021年,飞鹤营收规模从58.87亿元迅猛增长至227.7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1.60亿元飙升至68.71亿元。然而,到了2022年,高增长态势戛然而止。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间,公司营收震荡疲软,归母净利润更是降至30多亿元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在低基数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再度下滑。

曾经的高端堡垒也出现了裂缝。曾助推飞鹤登顶行业榜首的“超高端战略”,如今正遭遇严峻挑战。高端产品线增速骤降至5.6%,库存周转天数拉长至120天,高昂的营销费用不断吞噬利润。尼尔森数据显示,飞鹤在一线城市的市占率两年内下滑了3.2个百分点,新生代妈妈选择外资品牌的比例升至58%。

渠道模式同样遭遇了时代的“倒戈”。曾经,数万地面销售人员是飞鹤称霸市场的有力武器,如今却成了利润的拖累。在母婴店批量倒闭、单店产出锐减的行业寒冬中,重资产的渠道模式在电商效率革命面前显得笨拙不堪。面对线上渠道的结构性短板,飞鹤需要彻底切除“压货肿瘤”,重建数字化运营体系。然而,能否打破传统渠道利益链的束缚,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在国内市场承压的艰难时刻,飞鹤的国际化布局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2024年9月,历时8年筹备、耗资3.8亿加元的加拿大金斯顿工厂正式投产,填补了加拿大本土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的空白。截至2025年年中,飞鹤加拿大工厂的产品已进驻沃尔玛等1100余家北美商超。产品在沃尔玛上架后迅速获得消费者好评,并已拿到二次订货。飞鹤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标志着中国乳业实现了从引进国外技术到向全球输出管理标准的转变。不过,面对北美成熟市场的激烈竞争,这项投资何时能转化为实质性的利润贡献,仍是未知数。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奶粉行业传统增长模型的深刻质疑。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奶粉企业已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唯有兼具技术护城河与战略定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寒冬。”历史不会辜负真正的革新者,但留给飞鹤转型的时间窗口,正随着新生儿数量曲线一同收窄。飞鹤能否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转型竞赛中胜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章

    财报透视|湖北宜化上半年净利下降超四成,营收下滑9%,计提减值7800万余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琳琳8月22日晚间,湖北宜化(000422.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20.05亿元,同比减少8.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减少4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减少25.31

    制造业等4个行业继续实施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

    财政部、税务总局22日发布公告,完善留抵退税政策,调整部分行业退税比例和条件,提升政策精准性,突出对重点行业的支持。留抵退税是指当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财税部门将增值税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根据公告,从今年9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起,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速腾聚创Q2营收4.6亿元,机器人业务增长6倍

    8月21日,速腾聚创(RoboSense)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第二季度,总营收约4.6亿元,同比增长24.4%,环比增长38.9%。产品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2.3%提升至27.7%,连续六个季度环比上升,其中机器人领域毛利率达41.5%。基于自研芯片技术积淀,速腾聚创

    和讯投顾周雨田:市场涨太快,跟不上节奏怎么办?

    在探讨股市的高低位置时,许多人常常会陷入一种困惑。熊市期间,股市似乎总是处于低位,持续下跌三年之久,每天大盘看似低迷,但这种低位却并无实际意义,因为投资者往往难以从中获利。买入之后,股价持续下跌,原本以为已经触底,却未曾想还有更低的价位。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层楼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地狱,而地狱甚

    业界人士话中国零售业创新发展:数字化、个性化、国际化

    中新社南昌8月17日电 (记者 吴鹏泉)以“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大会17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与会业界人士围绕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路径进行研讨。当前,中国零售业处于变革关键期,科技创新加速重塑零售业态。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