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病死率高达20%!“五一”出游谨防蜱虫叮咬,预防指南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2:15:00    

近日

南京一位老人去野外钓鱼

5天后突发高热、呕吐、腹泻

就医后被确诊为

蜱虫叮咬引起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且已发生肝损伤和心肌损伤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可高达20%。这种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该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春夏季,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且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感染。在有相关疫情发生的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的居民,以及前往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发病风险与蜱虫叮咬因素密切相关。

“五一”小长假临近

游山玩水、赏花踏青

千万别忽视了蜱虫这个草丛“杀手”

被叮咬后处理不当

可能面临致命风险!

小小身体 暗藏“杀”机

蜱虫是一种吸血节肢动物,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它的身形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但吸饱血后,体形能膨胀到黄豆粒大小。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并引发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被叮咬后“四步走”

  • 拔:正确拔出蜱虫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 清:彻底清洁伤口

拔出蜱虫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避免感染。

  • 观:密切观察症状

叮咬后两周内,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缺乏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 存:保存蜱虫样本

可以将拔出的蜱虫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若后续出现症状,可将其提供给医生或属地疾控机构,便于检测和诊断。

预防蜱虫“五部曲”

  • 穿对衣

勿在草地、灌木丛、森林等蜱类主要栖息地久留,尽量穿长袖衣裤、长袜,减少皮肤裸露。尽可能穿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蜱虫。

  • 喷对药

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避剂,以有效防止蜱虫附着。但需注意,驱避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避免过量。

  • 走对路

尽量选择石板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行走,避开草丛、灌木丛等蜱虫活动区域。

  • 查全身

户外活动后,进入室内前应认真检查全身,尤其是腋下、腹股沟、头皮、耳后等隐蔽部位。如果携带宠物进行户外活动,还应仔细检查宠物的体表,看是否有蜱虫附着。回家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澡。

  • 清环境

定期清理住家周围的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驱除。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当前正值蜱虫活动高峰期

蜱虫叮咬后会释放麻醉性唾液

不疼不痒很难察觉

野外活动务必做好防护

“五一”假期出游季

谨防蜱虫“伏击”

相关文章

    今日出伏!高温持续、温差拉大,这五件事不宜做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在经历30天的三伏天后今天(8月19日)终于出伏啦!虽说最热的三伏天结束了但别高兴得太早从出伏到秋分的这段时间仍然暗藏“凶险”“秋老虎”发威、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刺激下,不仅容易出现感冒和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还可能诱发脑梗、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

    脖子上长出的小肉粒,能揪吗?

    生活中,许多人都曾在脖子上发现过这种“小肉粒”。↓这个小肉粒一般是丝状疣。网上有一种说法,丝状疣是因为HPV感染引起的,确实是这样吗?长了这个东西该怎么办?01 丝状疣是什么?丝状疣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细小的突起,像丝线或者指头,这种突起可能有好几个长在一起,外观看起来很粗糙,不光滑。除了长在脖子上,

    立秋后,换季健康指南来了

    近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中山街道上海花园小区,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杀蚊虫作业。刘贵雄摄(人民视觉)  立秋时节,暑热未消,早晚却已悄然透出丝丝凉意。如何开启健康的秋季生活?养生保健该做哪些准备?多位专家就此给公众支招。  热凉交替,心脑血管拉响警报  “立秋不代表酷暑结束,8月到9月之间有一个‘秋老

    高温天如何识别和预防热射病?

    7月19日电(记者侠克)近日,新一轮高温天气袭来,气温“炎”值再度飙升。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征。如何识别和预防,听听专家怎么说。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关岚介绍,热射病医学上称为“重症中暑”,是因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体温大于4

    家长必看!信阳市人民医院儿童三伏贴开始预约,这些事项要注意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是否还在为宝宝反复感冒、咳嗽、鼻炎、哮喘等问题烦恼?是否担心秋冬季节宝宝容易生病?现在,一个安全有效、绿色无痛的中医外治疗法——三伏贴,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是根据“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将特制的中药贴敷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