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双方同意停止针对红海及曼德海峡航运的敌对行动。
由于特朗普上任后对胡塞武装穷追猛打,这一消息看似在国际社会意料之外。但综合美国和胡塞武装的主要诉求,以及阿曼、伊朗等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美胡交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形势逼迫美国坐上谈判桌。特朗普重返白宫,仍然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在关税战和美国战略收缩的背景下,胡塞武装持续袭击红海商船和美国军舰,不仅将推高航运成本,加剧通货膨胀,还迫使美国向中东地区投入更多资源。这些问题是“美国再次伟大”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开启第二任期后,特朗普曾一度对胡塞武装采取强硬态度,试图用武力迫使后者屈服。但事实证明,在非对称战争中,这样的做法费力不讨好。
在军事手段不奏效情况下,特朗普开始尝试用谈判方法解决“胡塞麻烦”。和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关注如何能简单、快速、低成本地解决关系其利益的事项,对于意识形态、外交传统、盟友关系等则不甚重视。对特朗普而言,在他即将出访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三国之际,与胡塞武装达成协议既能兑现“美国优先”的承诺,又能展示其解决地区棘手问题的能力,不仅将为他第二任期首次出访造势,更为他与海湾国家未来的谈判增添筹码。
作为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成员,胡塞武装是目前唯一一个还敢于和美、以两国硬碰硬的地区武装组织。它坚持在红海袭击船只、远程打击以色列,目的在于将加沙问题与自身利益捆绑,借此提升在阿拉伯世界的合法性,进而巩固自身在也门的统治地位,扩大地区影响力。
尽管美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空袭未能彻底颠覆胡塞武装对也门核心区域的控制,但也的确影响了胡塞武装对港口、军事设施的掌控能力。与美国停火止战,能使胡塞武装获得喘息空间,避免进一步消耗战力。
与此同时,此次虽然实现停火,但胡塞武装已明确表示不会影响其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这种“美以分离式停火”既保全了实力,又未背离意识形态承诺,维持了其“抵抗以色列霸权”的形象。此外,胡塞武装在协议宣布前(5月4日)高调宣布对以色列实施“空中封锁”,进一步强化了抵抗叙事,并为后续行动留足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来斡旋美伊谈判的阿曼,正是此次促成停火的当事国。作为海湾国家中与伊朗关系较为特殊的一个,阿曼自奥巴马时期就是美伊秘密对话的桥梁。据中东媒体透露,伊朗也在此次“美胡协议”中出了力,而以色列似乎被蒙在鼓里。随着5月11日美伊第四轮核问题谈判临近,美国、伊朗、阿曼似乎都有将红海稳定与伊朗核问题挂钩的想法。
或许在前几轮美伊谈判中,国际社会对双方是否真心实意谈判还有所怀疑。但此次红海局部停火,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当事方的务实态度,即美国愿意与伊朗阵营进行利益互换,并暂时性忽略盟友以色列的意见;而伊朗则默许“抵抗轴心”停止袭扰涉美利益。
现阶段,美国和伊朗之间确实有着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但从尼克松访华到以色列与埃及的《戴维营协议》,历史上也不乏“惊天逆转”。美伊谈判或许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但从目前态势来看,双方都有“谈成”的想法。(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高婉莹)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