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找寻一滴水的来时路,在江河奔腾中读懂中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32:00    

七天六夜,跨越6000里,这是一堂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也是一场沿着南水北调路线对话山河的壮游之旅。

4月13日清晨5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早早来到学校。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贴有“北京水样”标签的水瓶,眼神中满是兴奋与期待。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将带着这瓶水跨越大半个中国,溯源南水北调,找寻一滴水的“来时路”。

在这场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共同组织,主题为“探索祖国之美——筑梦饮水思源路”的手拉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师生们沿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用脚步丈量中国水脉、探索祖国之美,在行动中涵养家国情怀,完成了一场感受科技力量与人文魅力的奇妙征程。

饮水思源:

一场对话山河的感恩之旅

在4月13日开营仪式上的“南北对话:南水回家”环节,首师大附小同学将取自北京的南水北调水样赠予丹江口六里坪镇小学同学,让丹江口的孩子们看到了他们守护的一汪碧水,在历经1432千米旅程到达北京后的样子。

“原来我们的饮用水就是从这里来的啊,真是太神奇了!”4月15日,北京研学团队抵达丹江口,薄雾笼罩着库区,远处青山若隐若现。站在丹江口水库的大坝上,水天相接,一望无际,师生们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取水仪式是此次感恩之旅的重要环节。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神情庄重地在取水点列队等候。当工作人员将盛满丹江口水库水样的容器缓缓递到孩子们手中时,他们的双手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敬畏。“我要把这瓶水带回北京,让爸爸妈妈也看看。”王俊涵同学的声音略带哽咽。

“爷爷说以前这里都是玉米地,现在全种上了能保水的茶树。”在丹江口水库水文化教育基地,六里坪镇小学的葛佳莹同学指着沙盘上的输水渠道解释道。她蹲下身,指尖划过沙盘上标注的“陶岔渠首枢纽”模型,微型闸门应声开启,一股细流顺着中线干渠模型流向北京。这让首师大附小的赵如承同学感慨万千:“这水流了1276千米才到我家水龙头……”

“库区拆迁那天下着雨,但大伙儿说清水北送更要紧。”4月16日上午,师生们探访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了解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库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与牺牲。一位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北京少年邵梓轩的掌心,这个曾经刷牙都要开着水龙头的孩子,悄悄地把矿泉水瓶盖拧紧。

感恩是一种饮水思源的情怀,更是一份珍惜与珍重的责任。4月18日,两地的孩子们共同参观了位于扬州的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朱自清纪念馆。最动人的觉醒发生在朱自清纪念馆。朱自清的《背影》讲述了父爱的伟大。而在纪念馆里,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父母的背影》画作捐赠给朱自清纪念馆,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亲情对话。

翻江倒水:

一场问鼎重器的科技之旅

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走在泵房里,一排排巨大的水泵轰鸣,把长江水浩浩荡荡地送向北方。工程师指着沙盘上闪烁的指示灯介绍说:“东线工程南北落差40余米,为此我们国家建设了51座泵站接力托举,长江水‘爬着楼梯’去北方,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泵站群的核心设施,详细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江都水利枢纽的工程师向学生们讲解:“江都水利枢纽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技术典范,更是国家水资源调配的战略枢纽。它通过多级泵站将长江水提升至北方,解决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沿线数亿人民提供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工程一线的所见所闻让孩子们赞叹不已,脸上写满了对科技力量的崇敬。他们体验着大国重器的磅礴伟力,一颗颗科技的种子悄然在内心生根。六里坪镇小学的王向阳同学感慨道:“我的家乡守护着‘北方水井’,今天又看到东线工程的‘长江水泵’,我终于明白大国重器是什么了!”这番感悟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共鸣。

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运河三湾风景区,曾是运河的险工河段,经过近年的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展示着古人“三湾抵一闸”的治水智慧。

4月18日,研学团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扬州大学留学生志愿者一起开展了一场Canal Walk国际环保志愿服务行动。他们沿着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的足迹,实地探访体验新时代运河文化建设与生态治理成果。随后,两校学生与国际志愿者一起清理河边的垃圾,践行环境保护的倡议。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陈玲春以《扬州,一座值得品读的城市》为主题,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与生动讲述,带领师生们穿越2500年时空,解码“运河原点”扬州城“因运而兴”的文化密码。她还代表秘书处向外国志愿者和研学同学赠送了《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中、英文版)一书。

洞鉴古今:

一场追寻文脉的人文之旅

“古代的船是怎么航行的?”“这些船能装多少货物?”……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孩子们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一艘艘复刻的古船模型静静陈列,仿佛诉说着昔日运河的繁华。同学们有的蹲下身仔细观察船底的构造,有的凑到展示牌前认真阅读文字介绍。

古运河畔华灯初上,师生们登上游船,从东关古渡起航。辅导老师讲述着大运河与扬州的历史渊源。两岸灯光勾勒出古运河的轮廓,“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美轮美奂的声光电效果,让孩子们连连赞叹。

结营仪式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话剧演出《一江清水向北送》。话剧以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建设为背景,以百姓江豚、江小满,水利工程建设者屠苏等人为主角,将师生们带入那段红色回忆。

七天的江河奔涌,6000里的水脉丈量,让少年们读懂了比地理教材更生动的国家叙事。对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亓刚感触颇深:“这次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去,探索祖国之美,不只是引导他们博闻强识,更是以实际行动来涵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结营仪式上,活动组织策划者之一、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介绍,活动的课程设计非常科学,孩子们看过建设者的手,听过长江的浪,记住了南水北调的温度。这些思政元素就像融合到一起的水,让孩子们带着“江河同源”的信念走向四方,便是这场研学最好的“归来”。

陶玲娣

相关文章

    找寻一滴水的来时路,在江河奔腾中读懂中国

    七天六夜,跨越6000里,这是一堂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也是一场沿着南水北调路线对话山河的壮游之旅。4月13日清晨5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早早来到学校。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贴有“北京水样”标签的水瓶,眼神中满是兴奋与期待。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将带着这瓶水跨越大半个中国,溯源南水北调,

    孔孟故里孝贤多∣满玉林:“彩虹爱心妈妈”让孩子们看到彩虹

    拳拳爱心点燃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朝阳。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路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希望小屋”温暖明亮,14岁的小女孩面对生日蛋糕闭眼许愿。这个女孩叫艳丽(化名),其妈妈患有精神疾病,爸爸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境较为困难。家庭的不幸,让本来就寡言的艳丽变得更加沉默,性格也变得敏感内向、胆怯孤僻,

    江永实验小学:千人齐读《论语》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欧阳文 蒋军 周甘辉 蒋权座)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当天,江永县实验小学举行“世界读书日 人人读《论语》”大型读书活动。活动中,全校1700余师生齐诵《论语·公冶长第五》。洪亮的读书声,传遍校园,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师生饱满的精神状态、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声声悦耳,深情诠释国学经典的

    国航APP即将推出AI助手功能:不仅能查机票,还可定制出行攻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马上要五一了,如果我想带父母,从北京出发去杭州,应该怎么去?怎么玩?”几秒钟后,答案即刻出现在国航APP上:不仅提供了订机票的链接,还有出行攻略,从入住到景点再到美食都有相关的推荐,以及当地的天气和着装都有相应的提醒。记者 陈薇 摄4月24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响应国家号召,宁波校园兴起“减脂餐”风潮

    自今年“体重管理年”启动以来,宁波中小学不断解锁“科学膳食新姿势”,守护学生健康。精准定制,开启健康饮食新体验海曙区古林镇实验幼儿园为超重儿童定制午餐,按照“三低”(低脂、低糖、低盐)原则调整烹饪方式,还为孩子们建起健康档案,每月进行身高体重等监测。普通孩子的餐食为核桃吐司、红烧基围虾和青菜肉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