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永乐乡奏响春耕“进行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4:23:00    

近日,永乐乡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春耕的热潮。在水塘村五二寨,59 岁的喻大爷正忙着在大棚里翻耕土地,准备种植苦瓜,他神情专注,手中的农机在土地里来回穿梭,褐色的泥土被细细翻起,仿佛在孕育着新的希望。记者从喻大爷这里了解到,苦瓜4月种下,5月就能挂果,7、8 月是生长旺季,这两亩地一年能产出12万斤,当下正是种植苦瓜的好时机。苦瓜成熟后,会有收购商前来收购,喻大爷两亩大棚的收入能有4万多元。

在不远处的干井村,春耕的景象同样热火朝天。村里五六十户村民种植的蔬菜都以苦瓜为主,一亩地能挣一两万,产量也能达到一万多斤。而在干井村,还有更具特色的产业——桃子,记者了解到,干井村200多户村民都在种桃子,占比达到60,主要品种是艳红桃,4月份桃子就能挂果,7、8月成熟,亩产两吨,并以市场价格销往本地及省内各地。据了解,在干井村艳红桃种植面积可达2500亩。

如今,桃子和苦瓜产业在永乐乡蓬勃发展,村民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价值。特色产业如同春日里茁壮成长的作物,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也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记者 杨才江

相关文章

    群众需求“点”出来 供销服务送上门——长治市“流动供销”打通山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6月27日一早,晨雾未散,盘山公路上传来一阵熟悉的引擎声。沁县杨安乡许庄村村民王大娘快步走向村口,远远望见那辆印着“流动供销进山村”字样的白色货车,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笑容:“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辆货车载着化肥、种子、日用品,更载着许多偏远山村的希望。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面临“买难

    【走乡村 看振兴】别小瞧这碗棍棍面!面里有门道 舌上财富经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李刚 田伟)“棍棍面,细又长,筋道爽滑美名扬,一盘下肚满口香。”一首童谣道出了当地人对棍棍面的偏爱。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家“宝藏”面馆,但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石腰子组的棍棍面,却能俘获大多数人的味蕾。黄陵特色面食“棍棍面”上世纪九十年代,石腰子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煤炭

    烟田叠翠 茶山涌绿——晴隆县嘎木村“烟茶双链”激活振兴新动能

    近日,走进晴隆县大厂镇嘎木村的田野间,绿意盎然的烤烟与层叠起伏的茶园交相辉映。这片位于镇政府东南约3公里、面积达16.5平方公里的土地,凭借其最高2004米的海拔落差、年均14.1℃的宜人气温和1500毫米以上的丰沛降水,成为产业发展的天然温床。依托高海拔、低纬度、立体气候分明的自然禀赋,嘎木村以烤

    管网改造 红花岗区村民用上“幸福水”

    “以前拧开水龙头,水流很小,还经常要为莫名其妙的高额水费发愁。现在好了,水足了,账也清了。”红花岗区忠庄街道办事处马坎村的张大姐拧着新换的水龙头,看着哗啦啦的水流,笑得合不拢嘴。“淘米洗菜总漂着杂质,洗衣做饭都得精打细算。”曾经,马坎村710户靠着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维持日常用水,规模小、设施差,水量

    烟台六月天山海好丰景

    六月的烟台,迎来丰收的季节:广袤的沃土上,麦浪翻滚;清新的山野中,樱桃艳红;蔚蓝的大海里,海带鲜美。山海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唐寿锐 杨春娜 通讯员 王烨 王帮高 王淑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