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展户外运动 促进全民健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2:59:00    

【专家学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户外运动产业正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以自然或户外环境为依托的体育运动,涵盖了滑雪、滑冰、桨板、船艇、潜水、骑行、山地越野、攀岩、自驾、溯溪、漂流等多个项目,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还推动了全民健身及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户外运动凭借其关联广泛性、业态综合性、内容复杂性等特征,在提振消费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以及《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参与户外运动人次数超过4亿,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达到2000至5000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户外运动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虽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业态创新层出不穷,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了促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激活优质户外运动资源。应以生态资源科学利用为基础,统筹规划自然空间与运动场景的融合,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划定国家公园、森林步道、水域岸线等区域为户外运动友好空间,配套建设登山径、露营地、安全监测等基础设施。此外,应以技术与服务资源赋能为突破,推动材料研发、智能装备、数字平台等技术创新,联合高校、企业攻克防水透气面料、轻量化碳纤维等技术瓶颈,开发户外安全预警系统、虚拟赛道设计工具等应用,同时完善应急救援、职业培训、气象导航等公共服务网络,构建从资源开放到体验升级的闭环。

加强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应统筹全域资源规划,根据地域特色分层布局多元化设施网络,在冰雪资源富集区建设标准化滑雪场和四季运营的室内训练中心,于水域丰富地带开发皮划艇码头、潜水基地及滨水露营带,在山地丘陵区域打造攀岩墙、越野赛道和星空观测营地。同步推进城市嵌入式运动空间,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改造为攀岩馆、滑板公园等低成本设施,形成远郊专业化、近郊便捷化、城市微场景的全域覆盖体系。同时,强化设施功能复合与科技赋能,推动基础设施向“运动+”综合体升级。例如,融合5G、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步道系统,实时监测人流与环境数据,配套智能储物、应急呼救等功能,在滑雪场、水上基地等引入虚拟现实模拟器延长淡季体验链。此外,创新可持续运维机制,探索政府引导结合社会共建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收益分成等吸引企业参与设施建设,鼓励户外品牌以冠名、技术合作等方式投入专业场馆运营。同时,建立设施分级管理标准,对公益性设施强化财政保障,对市场化设施完善价格调节与服务质量监管,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设施预约、装备租赁、保险购买等全链条服务,降低管理成本。

深化户外运动与相关产业融合。应以场景叠加激活跨界价值,将户外运动嵌入文旅、康养、农业等产业基础框架,构建“运动+”生态体系。例如,依托自然景区开发徒步、骑行主题线路,同步串联民宿、非遗体验、农产品市集等消费节点,实现流量共享与收益倍增。在城郊打造户外运动综合体,集成露营基地、自然教育课堂、轻奢餐饮等业态,满足家庭与团体多元化需求,提升单位空间产出效率。同时,以技术赋能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户外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研发智能穿戴设备、环境自适应装备、虚拟户外训练系统等创新产品,拓展运动场景边界。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鼓励企业提供装备租赁、个性化定制、赛事运营等全周期服务,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另外,以标准共建打通产业协同壁垒,联合体育、文旅、交通等部门建立户外运动公共数据平台,整合地理信息、气象预警、应急救援等资源,制定露营地建设、赛事安全、导流服务等跨领域标准,降低融合成本。鼓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推动户外品牌与景区、教育机构、保险公司等主体共享客户资源、共投基础设施、共担市场风险,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协作机制。

打造户外运动安全防控体系是保障。应构建标准化风险防控框架,针对不同户外场景制定统一的场地安全、装备质量、人员资质等国家标准,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例如,对高海拔登山、洞穴探险等高风险活动实施准入许可,对露营地、登山步道等中低风险区域推行定期安全评估,并强化监管执法,压实运营主体安全责任。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动态监测,依托物联网、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全域安全信息平台,集成气象预警、地形风险、人员定位等实时数据,在重点区域布设智能摄像头、一键报警装置等设备,同步开发风险评估算法,为参与者提供个性化风险提示及应急预案。另外,织密多方协同救援网络,由政府主导整合消防、医疗、民间救援队等力量,建立救援响应机制,在偏远山区、水域等区域布设应急救援站点并配备直升机、无人机等装备。鼓励户外俱乐部、景区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定制化户外险种,覆盖医疗转运、装备损失等多元风险,同时加强公众安全教育,通过短视频、模拟演练普及野外生存技能与避险知识。

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发展,是提振消费、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应有之义。以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激发户外运动市场活力,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户外运动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贡献力量。

(作者:陶玉流,系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东吴体育智库主任)

相关文章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事关百姓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五”以来,从制度创新到服务落地,从资源扩容到结构优化,一场惠及亿万老年人的深刻变革稳步推进,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优化供给格局 健全服务体系  正午时分,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

    全国第三!广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

    广州市场活力再攀高峰。8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广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居全国城市第三。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跨越,更是海内外投资者对广州营商环境和市场前景投下的“信任票”。当天,在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广东欣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在“AI导办”的帮助下,顺利完

    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学思践悟】 郡县治则天下安。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

    海量财经丨李宁发布2025世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 以绿色科技演绎中国力量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报道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在成都开幕。作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李宁为本届世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打造融合了蜀地文化韵味以及环保科技的领奖装备,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体育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

    自然资源部启动北京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 自然资源部7月27日发布消息,据北京近日降雨情况和气象部门最新预报,经综合研判,北京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决定于7月27日8时启动北京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派出司局级同志带队的工作组赴北京指导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