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淘汰不了的饭碗!汉中小伙儿端起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1:12:00    

在深圳大芬村,邓永康第一次接触到字画装裱与修复这门技艺。那是在2012年,他刚满20岁,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进了这个行业。起初只是出于好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被这门传统手艺的魅力所吸引。

“看到一幅破损严重的画作,经过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恢复原貌,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邓永康回忆起最初的学习经历时说。在师傅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如何根据纸张的年代和破损程度制定修复方案,从清洗、揭裱到托纸、全色,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耐心与细致的技术。

2014年,邓永康回到家乡汉中,开了一家名为汉上雅集的装裱修复店。作为当地少有的年轻从业者,他面临不小的挑战。“刚开店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顾客,也没有回头客,生意很清淡。”他说。但凭借着对技艺的执着和不断提升的专业水平,他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生意也慢慢好转起来。

一次特殊的修复任务,让邓永康真正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那是一幅明代的书法作品,送来时已经破损严重。而当时正值他结婚前的筹备期,时间非常紧张。面对老顾客的信任,他最终决定接下这项任务。

“那几天几乎没怎么休息,白天抽空准备婚礼的事,晚上就加班修复作品。”邓永康回忆道。直到结婚前一天夜里12点,他才完成了最关键的步骤——将作品托上命纸并上板晾干。婚礼结束后,他又花了几天时间完成最后的装裱工作。“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我看到那幅作品重新焕发光彩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得。”

如今,邓永康的店铺已经与汉中市博物馆、市文联等多个文化机构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认可我的技术,也愿意把重要的修复任务交给我。”他说。除了传统的装裱与修复业务,他还拓展了展览展陈服务,为本地艺术家提供从作品整理到展厅布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邓永康看来,这门技艺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它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是那份修复历史、延续文化的使命感。他说:“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它的故事,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些故事保存下来,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文章

    打开古人的衣柜是怎样的一次体验?

    来源:【中国文物报】一袭霓裳传千年,华服锦绣焕新章。传统服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职责和使命。今年5月,中国丝绸博物馆锦绣广场的汉服市集人潮涌动,汉服之夜门票线上预约上线后秒光,配套展览“不负古人不负卿——从《长安的荔枝》影视服饰设计说起”引来观众

    在呼和浩特 开启一场雕塑艺术之旅

    雕塑作品《烽火邮路》雕塑作品《国之利器-1984中子弹原理实验成功》在呼和浩特市,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场馆正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2023年10月开馆的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欣赏雕塑艺术的平台,更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依托原有地形而建,建筑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这是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青铜器修复体验课,有修复专家讲解铜镜的打磨工序,参与者还可以亲自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前,上海博物馆发挥文物修复领域的专业优势,举办了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在内的多项非遗

    送别!雷珍民同志在西安逝世

    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于今天(6月8日)上午在西安逝世,享年79岁。雷珍民,1946年5月生,陕西合阳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国画院院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

    角膜移植患者公益画展在西安交大一附院举行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6月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厅暖意融融,在第30个全国“爱眼日”之际,一场“以眼为笔,绘见新生”角膜移植患者公益画展在此举行,《七彩树下的海绵宝宝》《星空》《眸启新光 心绽暖阳》《传光者重见之眼》《日暮椰影》《心栖暖岸》等由重获光明的患者亲手创作的作品,不再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