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乡村 看振兴】别小瞧这碗棍棍面!面里有门道 舌上财富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8 11:23:00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李刚 田伟)“棍棍面,细又长,筋道爽滑美名扬,一盘下肚满口香。”一首童谣道出了当地人对棍棍面的偏爱。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家“宝藏”面馆,但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石腰子组的棍棍面,却能俘获大多数人的味蕾。

黄陵特色面食“棍棍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石腰子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煤炭运输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往来的运煤司机饮食不规律,进店时往往饥肠辘辘,急需一顿顶饱的餐食。当地村民便将传统扯面做法进行改良,将醒好的面坯切条搓成木棍状,扯开下锅,出锅再爆炒,短短三分钟,一碗面便能上桌,不仅上饭快、面不坨,还用料足、味道好,棍棍面的美名随着运煤车辆传向四方,也在当地人心中深深扎根。

6月26日,记者走进新城村,探寻棍棍面的制作门道。黄陵县店头镇石腰子棍棍面协会会长周德正,虽已不再经营饭馆,但对棍棍面的热爱丝毫不减,他是村里第一家卖棍棍面的人。

“做面的学问,从选面粉就开始了。”周德正介绍道,“当年收割的新麦,至少得存放三个月,磨出的面粉做出来才够筋道。”买面粉时,一定现场和面,亲手感受面粉的粗细与筋度。和面时,盐与水的比例也有着严格要求,紧接着便是千百次的反复揉面。“早些年没有和面机器,每天得花两三个小时揉面,才能备齐当日所需的面团。”周德正回忆道。面团揉好制成面坯后,还要醒面半小时以上,这段时间刚好用来准备配菜,上饭快全是因为准备工作做得足。

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个体经营户詹小玲正在为顾客做棍棍面

临近中午,村民詹小玲家的食堂人声嘈杂,厨房里,扯开的棍棍面来回甩在案板上,炒锅上下翻飞锅气十足,夫妻俩虽忙得无暇多言,却能将食客的每一项要求记住。

“我们打小就爱吃棍棍面,这面光、筋、软,色香味俱全,我今天特意从几公里外赶来,专门来吃面。”顾客段永刚赞不绝口。

“我家开食堂20年了,一直卖棍棍面和家常菜,价格实惠,深受大家喜爱。”詹小玲说,“现在每天平均营业额能有1500元左右,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还有家里买房买车的钱,全靠这个食堂。”

在新城村,像詹小玲这样卖面的餐馆有14家,几乎家家生意火爆,也有不少村民把做棍棍面的手艺带到了附近镇子和县城,棍棍面已然成为村民们的致富门道。

2022年,周德正联合村里的商户,成立了黄陵县店头镇石腰子棍棍面协会,规范商户经营,统一质量要求。2023年,“黄陵棍棍面制作技艺”被列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6月,新城村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这让村民们对棍棍面和村子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食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顶饱”,更多餐馆开始注重面食的营养与食材的新鲜,炒面、盖面、油泼面等多样做法应运而生。新城村村民周小平提到:“村里有50多个蔬菜大棚,三分之一的蔬菜都供应给村里的食堂,新鲜又方便。”

店头镇政府副镇长刘超说:“我们推进棍棍面一条街改造,规范制销流程,还在节假日举办棍棍面技能比武,提升知名度。下一步,我们会加大评优奖补力度,鼓励更多经营户发展农家乐和棍棍面产业,带动增收和就业。”

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航拍图

村因面而美,面因村更香。一碗棍棍面凝结了村民的汗水、淳朴和智慧,新城村以棍棍面为强村门道,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环境优美的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

    遵义乡村医生黄雅礼,四十年“医”路守护!

    四十年前,黄雅礼踩过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的泥泞小道,木药箱里面只有一个听诊器和几盒药片;如今,他走在硬化的水泥路上,医疗箱里的血压计、血糖仪和药品等排得整齐。路硬了,药全了,可他走向乡亲的脚步,还像当年那样急切。把心种在乡野间黄雅礼的行医梦,藏在儿时跟着父亲出诊的记忆里。“我家世代行医,父亲是村里的赤

    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从“颜值”到“价值”——红河美丽乡村的“双向奔赴”

    崭新的民居掩映在绿树繁花间整洁的石板路串联起错落有致的院落田间稻浪翻滚与山间云海交织成画…………走进红河的美丽乡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红河州通过规划引领、绿美经济等创新实践,不仅让昔日“藏在深闺”的乡村焕发新颜,还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从“环境美”到“产业兴”,从“生态优”到“百

    广东一村通知全体村民:准时在家点蚊香

    7月23日,佛山顺德北滘镇莘村村委会发布通知称,为了进一步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守护村民健康。请全体村民配合于23日下午6点一起在家中点燃蚊香,同时村委将安排户外消杀同步进行,共同做好杀蚊灭蚊行动。在此呼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翻盆倒罐清积水,齐齐动手灭蚊虫。倡议家庭住所中安装完好无损的纱门纱窗、休息

    人居环境展亮点 桥驿喜迎观摩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子琳)7月15日,望城区桥驿镇群力村作为长沙市农村人居环境高标准常态化管理示范村,迎来了市区县农业农村局及各示范村社书记近100人观摩。此次观摩旨在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亮点和衔接资金效益发挥的有效方法,共同推动示范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活动当天上午,观摩团一行

    群众需求“点”出来 供销服务送上门——长治市“流动供销”打通山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6月27日一早,晨雾未散,盘山公路上传来一阵熟悉的引擎声。沁县杨安乡许庄村村民王大娘快步走向村口,远远望见那辆印着“流动供销进山村”字样的白色货车,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笑容:“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辆货车载着化肥、种子、日用品,更载着许多偏远山村的希望。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面临“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