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 田沁鑫:千年后陪伴苏大人“回家”丨谈艺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3:59:0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

谈艺录·人物介绍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代表作品有话剧《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风华绝代》《青蛇》等,歌剧《长征》、歌舞剧《扶贫路上》、昆曲《1699桃花扇》等。她编剧、导演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正在进行全国巡演。

“《苏堤春晓》,天马行空的一部话剧。回归北宋公务员的苏轼,以出世之心做着入世之事。好山好水,如果重新来过,一定快意江湖。但人生没有重来,本性难移,好吃好词。照着本心,一路去做吧。”

“《苏堤春晓》这部话剧无疑是特别的新奇的,现代幽默的表达给人以四两拨千斤之感,达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感受,刚好又契合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乐观,不愧是最乐观又有点儿‘神’的四川人。”

“……”

《苏堤春晓》剧照

3月28日-4月2日,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用“非线性叙事”连接时空,将苏轼的“公务员”人生带到了他的老家四川,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演出五场,场场爆满。

“苏轼一生为官,其次才是大文豪。”田沁鑫用“多重时空交叠”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将这两种身份结合,成为《苏堤春晓》的核心表达。

《苏堤春晓》剧照

1

“对话”苏轼

赓续中华文脉

提及苏轼,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他的传世诗篇,而在“千古大文豪”的耀眼光环下,鲜少有人深入探究他的官场经历。话剧《苏堤春晓》就以苏轼在杭州的两次任职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

如何跳出传统文人戏的框架,塑造一个更为立体、可感的苏东坡形象,成为田沁鑫在创作初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不断挖掘的她坦言:“创作剧本的时候,我们枯坐很久来思考怎样用客观的视角来切入。直到剧本完成之后,还是觉得人物形象似曾相识。”

《苏堤春晓》剧照

翻看资料的过程中,田沁鑫发现,苏轼曾被赞宰相之才,他一生为官,直至生命的终结。“苏轼做通判,从做副市长到做市长,当了好多城市的一把手。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公堤,这都是很有名的。” 她注意到,苏轼一生都在关注、实施水利建设,从治理西湖、修缮六井,再到疏浚运河、治理钱塘江,不管官职迁升或贬谪,他始终为老百姓谋福祉。

“作为北宋的文学巨匠,苏轼才华横溢、性情洒脱。同时,他也有大丈夫的济世之志,致力于为民谋福、普度众生的家国情怀。尽管一生多舛,但他的词作光华灿烂、流传千古。所以我觉得中国能有苏轼,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和福分。”这也是田沁鑫想要塑造的苏轼形象。“这部戏让大家看到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也是非线性结构叙事的戏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赓续中华文脉,是我们想要在《苏堤春晓》中尝试的。”

《苏堤春晓》剧照

2

艺术+科技

“第二现场”共赏戏剧魅力

四川是苏轼的故乡,《苏堤春晓》成都站演出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省亲场”。原定的三场演出门票悉数售罄后,主办方紧急加演两场同样一票难求。成都观众的热情让田沁鑫忍不住感慨:“感受到了四川广大观众对苏轼的爱戴、对国家话剧院的信任。”从北京一路演至成都,田沁鑫将此形容为“千年后陪伴苏大人回家”。她表示,“这次带着苏大人的文化传承来到成都,希望观众能像吃火锅一样,不要拘谨,和我们一起哭一起笑,在亦庄亦谐亦悲亦喜中共赏苏轼的戏剧人生。”

在田沁鑫看来,苏轼的豁达与智慧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财富。而承载着厚重中国历史与文化精髓的戏剧艺术,可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桥梁。田沁鑫坦言:“我希望看到中国戏剧‘出海’,用五千年中华文明精湛而璀璨的语言诠释中国故事。我们不只要看莎士比亚,我们也要听中国话,让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国的语言,被世界更多的观众听到、看到,从而激发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兴趣。”

《苏堤春晓》剧照

为了推广戏剧艺术,中国国家话剧院开辟“第二现场”,以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融合。《苏堤春晓》作为国话首次尝试“第二现场”的剧目,在去年北京首演时已覆盖6个城市的第二现场。4月2日,《苏堤春晓》“第二现场”将在13个城市同步上演,与成都观众一同欣赏这场文化盛宴。

《苏堤春晓》剧照

“‘第二现场’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尝试,对信号传输技术要求极高。”田沁鑫表示,“戏剧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剧场观影区域有限,剧场内的受众范围也有限。在科技发达的当下,如何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优秀经典话剧的魅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虽说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更像文科生,但这次我们以理科生的严谨态度,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率先开辟‘第二现场’,实现了让更多观众跨越地域限制、跨越距离,千里共赏话剧演出的目标。”

(本文图据国家话剧院)

相关文章

    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揭晓,闽派戏剧榜上有名!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5月17日,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上海揭晓,五部获奖作品涵盖多剧种,其中由福建省文联会同福建省文旅厅、福建省剧协推荐选送的闽剧《画网巾先生》位居榜首。另外四部获奖剧本分别是越剧《钱塘里》、话剧《屈原》、京剧《张謇》、话剧《捉迷藏》。闽剧《画网巾先生》取材于清代文学家戴名世的

    视线丨新技术释放新魅力

    人民日报记者 任姗姗“哪家影院看‘哪吒’效果好?”从IMAX GT厅、杜比影院到国产品牌中影CINITY LED厅……社交媒体上,测评博主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敖光眼角的皱纹、海底妖兽的鳞片、七色宝莲的光晕……大银幕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了影迷不断打开的“宝藏”。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

    中国对巴西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方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宣布对巴西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一事提问。对此,林剑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中广核新能源4月发电量同比增加5.7%

    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4月发电量1677.7吉瓦时,同比增长5.7%。其中,中国风电增长18.1%,太阳能增长15.5%,水电减少56.9%,韩国项目减少11.4%。截至4月30日,2025年累计发电量6448.7吉瓦时,同比减少1.5%。其中,中国风电增长3.4%,太阳能增长10.3%,水电减少2

    外国游客“在华扫货”热:“带空箱子到中国!”

    在江苏苏州观前街古色古香的商铺穿行,法国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还有新款的智能手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扫货’了,每次都觉得买不够。” 随着“中国游”持续升温,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专程到中国买买买。“中国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