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 田沁鑫:千年后陪伴苏大人“回家”丨谈艺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3:59:0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

谈艺录·人物介绍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代表作品有话剧《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风华绝代》《青蛇》等,歌剧《长征》、歌舞剧《扶贫路上》、昆曲《1699桃花扇》等。她编剧、导演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正在进行全国巡演。

“《苏堤春晓》,天马行空的一部话剧。回归北宋公务员的苏轼,以出世之心做着入世之事。好山好水,如果重新来过,一定快意江湖。但人生没有重来,本性难移,好吃好词。照着本心,一路去做吧。”

“《苏堤春晓》这部话剧无疑是特别的新奇的,现代幽默的表达给人以四两拨千斤之感,达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感受,刚好又契合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乐观,不愧是最乐观又有点儿‘神’的四川人。”

“……”

《苏堤春晓》剧照

3月28日-4月2日,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用“非线性叙事”连接时空,将苏轼的“公务员”人生带到了他的老家四川,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演出五场,场场爆满。

“苏轼一生为官,其次才是大文豪。”田沁鑫用“多重时空交叠”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将这两种身份结合,成为《苏堤春晓》的核心表达。

《苏堤春晓》剧照

1

“对话”苏轼

赓续中华文脉

提及苏轼,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他的传世诗篇,而在“千古大文豪”的耀眼光环下,鲜少有人深入探究他的官场经历。话剧《苏堤春晓》就以苏轼在杭州的两次任职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

如何跳出传统文人戏的框架,塑造一个更为立体、可感的苏东坡形象,成为田沁鑫在创作初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不断挖掘的她坦言:“创作剧本的时候,我们枯坐很久来思考怎样用客观的视角来切入。直到剧本完成之后,还是觉得人物形象似曾相识。”

《苏堤春晓》剧照

翻看资料的过程中,田沁鑫发现,苏轼曾被赞宰相之才,他一生为官,直至生命的终结。“苏轼做通判,从做副市长到做市长,当了好多城市的一把手。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公堤,这都是很有名的。” 她注意到,苏轼一生都在关注、实施水利建设,从治理西湖、修缮六井,再到疏浚运河、治理钱塘江,不管官职迁升或贬谪,他始终为老百姓谋福祉。

“作为北宋的文学巨匠,苏轼才华横溢、性情洒脱。同时,他也有大丈夫的济世之志,致力于为民谋福、普度众生的家国情怀。尽管一生多舛,但他的词作光华灿烂、流传千古。所以我觉得中国能有苏轼,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和福分。”这也是田沁鑫想要塑造的苏轼形象。“这部戏让大家看到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也是非线性结构叙事的戏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赓续中华文脉,是我们想要在《苏堤春晓》中尝试的。”

《苏堤春晓》剧照

2

艺术+科技

“第二现场”共赏戏剧魅力

四川是苏轼的故乡,《苏堤春晓》成都站演出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省亲场”。原定的三场演出门票悉数售罄后,主办方紧急加演两场同样一票难求。成都观众的热情让田沁鑫忍不住感慨:“感受到了四川广大观众对苏轼的爱戴、对国家话剧院的信任。”从北京一路演至成都,田沁鑫将此形容为“千年后陪伴苏大人回家”。她表示,“这次带着苏大人的文化传承来到成都,希望观众能像吃火锅一样,不要拘谨,和我们一起哭一起笑,在亦庄亦谐亦悲亦喜中共赏苏轼的戏剧人生。”

在田沁鑫看来,苏轼的豁达与智慧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财富。而承载着厚重中国历史与文化精髓的戏剧艺术,可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桥梁。田沁鑫坦言:“我希望看到中国戏剧‘出海’,用五千年中华文明精湛而璀璨的语言诠释中国故事。我们不只要看莎士比亚,我们也要听中国话,让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国的语言,被世界更多的观众听到、看到,从而激发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兴趣。”

《苏堤春晓》剧照

为了推广戏剧艺术,中国国家话剧院开辟“第二现场”,以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融合。《苏堤春晓》作为国话首次尝试“第二现场”的剧目,在去年北京首演时已覆盖6个城市的第二现场。4月2日,《苏堤春晓》“第二现场”将在13个城市同步上演,与成都观众一同欣赏这场文化盛宴。

《苏堤春晓》剧照

“‘第二现场’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尝试,对信号传输技术要求极高。”田沁鑫表示,“戏剧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剧场观影区域有限,剧场内的受众范围也有限。在科技发达的当下,如何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优秀经典话剧的魅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虽说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更像文科生,但这次我们以理科生的严谨态度,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率先开辟‘第二现场’,实现了让更多观众跨越地域限制、跨越距离,千里共赏话剧演出的目标。”

(本文图据国家话剧院)

相关文章

    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筑梦星球"夏令营成果作品集中亮相

    中国日报8月23日电(记者 李梦涵)2055年,人类成功登陆X-STAR并建立了科考基地,然而百年不遇的陨石袭击使科考站部分设备受损。青少年营员们作为由地球基地派往X-STAR的科考队员,肩负修复科考基地的重任——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设置的科学教育情景。8月2

    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预告|范勇鹏教授24日解读“大运河与中华政治文明”

    8月24日(本周日)14时,“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将走进苏州,在世界文化遗产宝带桥畔的吴文化博物馆内论道运河。本期讲堂以“大运河与中华政治文明”为主题,特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担当演讲嘉宾。讲堂举办前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对范勇鹏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讲述运河里流淌的文明基因,以及

    UFC首秀虽败犹荣,“格斗中医”石铭请假参赛,走红不意外

    8月22日,中国选手石铭在上海迎来了自己的UFC首秀,经过3回合苦战,她以点数判定负于巴西选手布拉希尔。整个格斗周,除了担纲头条主赛的张名扬之外,赛前最受大众关注的选手莫过于有“格斗中医”之称的石铭,自从去年11月份UFC格斗之夜澳门站之后,这位女将迅速走红。石铭在去年11月的澳门站以一记高扫逆转对

    国窖1573《酒歌》首站启幕 以东方剧宴邀世界共品中国

      以酒为媒、以歌为引、以非遗为魂。自2022年首创以来,国窖1573白酒沉浸式剧宴IP《酒歌》已跨越46城、四万四千公里。值此浓香出海110周年之际,《酒歌》2025焕新而来,以“剧、品、宴、游”四大核心体验维度推向全新高度。今年将以27场盛宴横跨宜兴、烟台、洛阳、抚仙湖四城,续写文化出海的磅礴篇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出版发行

    本报讯(记者张福财)8月16日,由鹭江出版社出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必震主编的新书《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亮相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该书是“丝路帆歌”海洋文化出版工程子项目之一。全书共五个章节,立足福建作为海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