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难免有些
磕磕碰碰、扎伤刺伤
这些“小伤”看似不打紧
但也可能带来致命伤害
小螃蟹夹伤
竟被送进ICU
近日
福建平潭的林女士
在渔船上工作时
不慎被螃蟹夹伤了手指
受伤后
林女士没有及时处理伤口
也没有接种疫苗
十多天后
这个“小伤口”诱发了破伤风
由于病情严重
林女士被送进了医院ICU抢救
好在经过救治
林女士目前已无大碍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破伤风梭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

图丨广州卫健委
破伤风典型症状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创伤中心、急诊外科主任吴巧艺介绍,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便经过积极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高达30%~50%。
受伤后
出现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
破伤风毒素会侵袭患者的神经系统,通常在感染后约一周至几个月之间使患者出现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图丨广州卫健委
具体症状包括:
肌肉僵硬和痉挛:这是破伤风最典型的症状,从面部肌肉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
脸部表情僵化:面部肌肉的痉挛导致患者表情呆板或木讷。
吞咽和呼吸困难:咽部肌肉和呼吸肌肉的痉挛导致吞咽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
高热和出汗增多: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和过度出汗。
敏感度增加:对触摸、声音或光线更为敏感。
快处理
早送医
医生提醒,当发现可能存在破伤风风险的伤口时,应及时处理并送医救治。
伤口初步处理
首先,应认真检查伤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最好用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浸泡或反复冲洗。

图丨广州卫健委
伤口严重要及时就医
如果伤口较为严重,应立即呼叫120并送至医院,由专业急救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正确处理伤口,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接种疫苗
可对破伤风建立免疫
对于经常受伤的高危人群,建议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流程完成破伤风疫苗基础免疫,即采用“0—1—6月三针法”。存在持续暴露风险的人群,每隔10年应加强接种1剂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儿童需在3、4、5月龄及18月龄各接种1剂百白破联合疫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在6周岁时接种1剂白破二联疫苗,可建立较为持久的主动免疫,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年。

图丨长春疾控
对于无破伤风免疫史的成人,可接种3剂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第1剂和第2剂间隔4~8周,第2剂和第3剂间隔6~12个月。一般每10年加强接种1剂。

图丨长春疾控
不是只有铁器伤
才会引发破伤风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铁锈物品造成的伤口才会得破伤风,其实不然,只要皮肤、黏膜存在破口,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图丨广州卫健委
以下几类伤口也需要特别注意:
深度刺伤:如被铁钉、尖锐木屑、碎玻璃或生锈的工具刺伤。这类伤口通常较深,表面开口小,但内部损伤严重,易形成缺氧环境,适合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繁殖;
污染严重的伤口:当伤口接触泥土、灰尘、粪便或其他污染物时,尤其是在户外工作或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创伤,破伤风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意味着骨头穿破皮肤暴露在外,通常伴有严重的组织损伤和污染,增加了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入侵的风险;
撕裂伤与挫伤:交通事故或工业事故中常见的撕裂伤和挫伤,皮肤和软组织的破裂或挤压损伤容易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为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提供了生存环境。
动物或昆虫咬伤:尤其是被犬猫咬伤深部组织,伤口容易形成厌氧环境,为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提供了生存空间。
温馨提示
草木、树枝、玻璃等引起的割伤
车祸、重物砸落等引起的外伤
都易感染破伤风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
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央视新闻、广州卫健委、长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