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抢救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抢救行为的定义与目的
抢救行为是指在患者生命垂危,其他救治措施难以达到目的时,医务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其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属于医疗过程中正当、合法的行为。
抢救的及时性与必要性
必须是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处于垂危状态,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时,才能实施抢救行为。
抢救的规模和资源
大抢救涉及成立专门抢救班子,主管医生不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涉及两科以上及时组织院内外会诊,并有专人护理。小抢救则通常由专门医生和护士现场抢救,不成立抢救班子。
抢救成功的标准
患者颈动脉搏动恢复,呼吸恢复,皮肤黏膜由青紫转为红润,血压可测,瞳孔反射恢复等。
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无论是大抢救还是小抢救,都应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法律与责任
抢救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构成医疗事故,医务人员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费用认定
抢救费用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特定期限内因突发情况导致的严重伤害所产生的费用,包括院前急诊、救护车启动、心肺复苏、大出血抢救及药品费用等。
急救任务的分级
根据呼叫地址及原因进行"调度分级",依据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进行"现场分级",以确定患者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判断急救抢救的认定结果。关键在于确保抢救行为及时、必要且有效,同时符合医疗规范和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