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到底有多狂?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奔放不羁,既有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又富有激昂慷慨的豪放气概。
他写理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
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他写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他写理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与动人的气魄,让人豪情顿生,常用来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
这句诗出自《行路难·其一》,诗中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他写忧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太过忧愁。
诗人运用夸张的想象,写离愁之深长,悲痛之深重,表达了诗人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无限愁思。
他写励志: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诗人表达了对史郎中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可以有飞翔的能力,像北海的鱼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寄托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由的渴望。

他写自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这句诗写得慷慨激昂,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写自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语意如行云流水,给人极痛快之感,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观点,在乐观好强的口吻背后,也有愤慨和无奈。

他写孤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共饮,月影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映照出三人。
描写了诗人独饮时所产生的寂寥之感,他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共饮,表现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他写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时依依惜别之情的深厚。
“桃花潭”点明送别的地点,“深千尺”说明桃花潭的特点,诗人运用比物的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

他写黄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诗人开篇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只寥寥两笔,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展示出它冲决力量和气势。

他写无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诗人直抒胸臆,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紧接着却说“我独不得出”,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他写相思:
①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语言哀婉动人,情调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相思之情无穷无尽,以及相思之苦不堪忍受。
②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全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深切的相思之情。

他写大雪: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也许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诗人以豪情洒脱的笔调,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刻画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放肆不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自由豁达的精神。

他写美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她华艳的衣裳如飘逸的云朵,她艳丽的容貌如盛开的花朵,春风拂过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诗人将衣裳想象为云,将杨玉环的容貌想象为花,描绘出杨玉环动人的美貌,又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