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元日”呢?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的那一天。所以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就是描写春节时热闹的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和煦的春风送来了新的一年。人们都欢欣鼓舞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大门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啦!
短短四句诗,却包含了很多关于农历春节的民间习俗。比方说,烧竹子,古人会用竹子爆裂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来驱鬼辟邪,后来就演变成放鞭炮;“屠苏酒”是一种用屠苏草所浸泡的酒,全家人在大年初一一起饮用屠苏酒,不但可以驱邪避瘟疫,还能祈求健康长寿;“桃符”则是现在春联的前身。正月初一那天,古人会在桃木板上写下“神荼”和“郁垒”两位传说中的神仙的名字,悬挂在大门上,趋吉避凶。
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王安石这首“元日”的创作背景有一点特殊。其实他并不仅仅是在描写新年景象,而是借着描写新年,含蓄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因为这个时候,王安石刚刚获得当时皇帝的重用,他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在欣慰愉悦之余,才创作了这首诗,也正因为这个缘故,这首《元日》不仅有着热闹欢快的新年气息,还有着一股除旧布新、奋发向上的精神,令人读着读着不禁也会自然而然受到感染而分外开心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