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天河区是哪个市([广东 广州市天河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8 11:23:48    


天河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1985年由广州郊区分出组建,东与黄埔区相连,南与海珠区隔珠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与白云区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137.3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天河区常住人口222.17万人。截至2023年6月,天河区辖21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天园街道天府路1号。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承西启东,接北转南,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区内交通资源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和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均在区内。石牌至五山一带,汇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天河区是第六届全运会、第九届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赛场及开、闭幕式举办地,也是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主场所在地。

历史沿革

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天河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曾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和陶器。

天河区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葬。唐朝贞观年间龙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期各村基本形成。村民的先祖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

建国前,天河区辖区基本上属番禺县。建国后,辖区隶属曾多次变更。

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归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立,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有两镇四街: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

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

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

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

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

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个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

2005年6月7日,登峰街和杨箕村划归越秀,新塘街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

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天河区辖21个街道:沙河街道(1950年7月成立,以行文批准为准,下同)、五山街道(1950年成立)、员村街道(1960年7月成立)、车陂街道(1981年5月成立)、石牌街道(1987年3月成立)、天河南街道(1992年10月9日成立)、林和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沙东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兴华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棠下街道(1997年11月18日成立)、天园街道(1999年9月30日成立)、冼村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猎德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元岗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黄村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龙洞街道(2002年12月成立)、长兴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凤凰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前进街道(2002年12月成立)、珠吉街道(2002年12月成立)、新塘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区人民政府驻天园街道天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河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老城区的东部,东到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行政区域总面积约96.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天河区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28.41平方千米,占20.72%;台地21.85平方千米,占15.94%;平原(包括冲积平原、宽谷、盆地)86.84平方千米,占63.34%。

天河区依地势可分为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区,海拔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1.5~2米。

中部台地区地质较为复杂。元岗天河客运站至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有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五山地下有孤石群,硬度非常高。瘦狗岭地下断裂带(农科院幼儿园地下16米)有急流地下水。

北部低山大体以筲箕窝水库为中心分东西两面排列,并以此为天河区与黄埔区、白云区分界。全区最高处为大和嶂(391米),位于北部,山脊分界处南北分别为天河区渔沙坦村与白云区太和镇。以大和嶂为基点往东与萝岗区的分界主要有杓麻山(388米)、凤凰山(373.3米)、石狮顶(304米)等海拔261~388米的11个山头,往西与白云区分界主要有洞旗峰(312米)等海拔147~312米的9个山头。筲箕窝水库以南有火炉山(322米)。北部中央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水库、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

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广深铁路以南珠江沿岸前进、车陂、员村、石牌、猎德一带。

气候

天河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1991年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河区的气温也在变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0年6月6日,天河区最高气温为36.6℃,为50年来同期的最高气温。寒潮主要发生在年底的12月至次年2月。

雨量:1991年以来,天河区年平均降雨量减少。建国初至60年代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为1781.8毫米。暴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的4~9月,通常每年有6次雷暴雨。

水文

天河区位于珠江北岸,江岸线11千米,有沙河涌、猎德涌、员村涌、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车陂涌、深涌等8条主要河涌,总长69.43千米。另外还有近20条支涌、小涌,共长16千米。此外,天河区有龙洞水库、新塘水库和天河公园中心湖等。

植被

天河区境内植被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1~2000年,天河区由于迅速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多亩的速度锐减。从24907亩减至11291亩,减少了13616亩,减少54.66%。2000年除东北部外,靠近广州市老城区的地方已无耕地。

2000年,天河区的山林面积按所有权属镇村部分约有3.7万亩,加上省市单位的林地,共计约有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1991年后,由于城市化,森林覆盖面积从1990年的26.2%减到2000年的23%。1991~2000年,天河区重视建设村镇公园,植物覆盖面积逐步增加。2000年,天河区建成区面积7230公顷,绿地面积2007公顷,绿地率达27.76%,人均公共绿地20.92平方米。

至2000年,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辖区东北部。

植物资源

天河区境内植物有马尾松、杉、柠檬桉、细叶桉、台湾相思、毛竹、苦楝、芒箕等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

水资源

1991年以来,天河区因城市建设,河涌和水库面积不断缩小。天河区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其中1991年前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珠村矿泉水水源位于东圃镇珠村东北约0.5千米。1998年6月,通过国家部级鉴定为含锌矿泉水,水量为144~207立方米/天。龙眼洞矿泉水水源位于沙河镇龙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为82~156立方米/天,水温22.5℃。1991年5月,洞旗峰矿泉水厂投资100万元开发生产“洞旗峰牌”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源位于沙河镇渔沙坦乡以北凤凰山。1990年,建有凤凰山矿泉水厂,生产“凤凰山牌”矿泉水。以上三处水源至2000年仍在生产矿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村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千米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钠、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至2000年,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

此外,珠村、吉山、新塘、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还有一些百年井泉。

矿物资源

天河区境内主要有高岭土、铋、钨、河沙、岩石等矿物资源。

高岭土:俗称瓷土,白色,质软有滑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等特征,是重要的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高岭土分布在瘦狗岭西南面,60年代起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深窿、大窝、崩岗等处。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有色金属矿物采矿场,开采矿石。60年代初关闭。

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3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1972年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至1986年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沉淀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造硫酸铝。1986年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停产。

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至2000年已无河沙可采。

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建国初的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共44个石场。1993年11月,广东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广州天河龙洞派安采石场正式投产,采区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0.98亿港元,年产量100万立方米。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各石场陆续关闭。2000年派安采石场被广州市政府关闭。至2000年,尚余凤凰山、背坪、新世界等21个石场。

地下木材资源

天河区长湴村往东至新塘、玉树村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长湴村不少村民都曾从地下挖出过大树,其中一棵树干直径40多厘米。同时,在玉树村采掘深至2.5米时,也发现泥层中尚有大批未腐透的乔木。

交通运输

公路

桥梁: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猎德大桥等。

主干道: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路、先烈路、广州大道、广汕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等。

广州东站建在天河区内,BRT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21号线、广州地铁APM线经行天河区,在该区设有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广州东站、林和西站及珠江新城站等站点。

天河区内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

航运

天河区历史上曾先后有5个机场,包括燕塘机场(1912年荒废)、石牌跑马场机场(开通中国首条国际航线,1938年停航)、广州天河机场(已废置)、黄村机场、岑村机场,其中岑村机场仍在使用,是广东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直飞基地。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区筹建时,刚好兴建天河体育中心。因天河体育中心将成为全国六运会主会场,名气大,故区名取为天河区。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今沙河涌)。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河水清澈,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下来。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发文筹建天河区。“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文物古迹

天河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朱执信墓 、沙基惨案烈士墓 、陈恭尹墓、邓世昌衣冠冢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 、朱澄墓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胡汉民墓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 、上元岗碑 、秦悦会家族墓 、车陂苏氏墓群 、晴川苏公祠、石仁窿蓄水湖碑 、林伟民墓 、李是男墓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

民俗文化

龙舟活动

天河地区南临珠江,从东到西排列有深涌、车陂涌、棠下涌、程界涌、潭村涌、猎德涌、沙河涌7条主要河涌。所在乡村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隆重的划龙船活动,又称龙舟赛。

天河的龙船均是传统的龙船,总长33米,每艘龙船可容纳50多个划船手,此外还有船头指挥、船中罗伞手、旗鼓手、鞭炮手,船尾大艄,共70多人。龙船可以有多种颜色。如猎德村中约的是红底花龙,东约的是五色底花龙,西浦的是红龙,林家的是黑龙。

农历四月八之后,选定吉日将龙船从龙船坦里挖起,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拉开序幕。传统的龙舟活动过程分为起龙、出龙、送龙船头、对龙舟的“圣化”、投龙船标、扒龙、散龙船标、藏龙八大程序,前后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

醒狮

天河区农村舞狮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前,各村都有醒狮队和武术队。醒狮和武术通常联系在一起,武术队多为醒狮队,舞狮则以武术为基础。每到春节,就敲锣打鼓舞狮子,到家家户户拜年、采青。还在人多热闹的地方表演狮子上楼台和国术(武术)。每到菩萨行乡日,抬菩萨出巡时,也舞狮助兴,以图吉祥如意。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天河区举办第一届花市是在1986年,此后,年年举办,从不间断。

天河花市

七夕乞巧

天河区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已逐步湮灭,但其中姑娘为主的“七夕乞巧”习俗至90年代在天河农村又重新兴起。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称乞巧节,因人们向天仙织女求织布绣花的技巧而得名,又称七夕,主要是姑娘们的节日,传说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日,借助“喜鹊填桥”在银河相会。

天河地区的乞巧节相传明朝已有,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曾有《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珠村乞巧节的盛况。

客家山歌

天河区凤凰街辖区内的柯木塱村是一片秀美的山区,村民大多数是客家人,自古以来爱唱客家山歌。2004年起,这里每年举办客家山歌比赛,参与者不仅有本地居民,还有来自增城、白云区、惠阳等外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


粤曲粤剧

粤曲粤剧在天河地区流传广泛、深入,据传清代已有,民国时尤其兴盛。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一般老百姓也会哼上一两段。除做粤剧(大戏)外,每当神诞抬菩萨出游时,还有唱八音,规模比演戏小。墟场或街巷中,常有盲公唱南音,节目多为《观音出世》、《目莲救母》、《韩湘子出家》,亦有唱龙舟的。当时的赌摊、茶楼,常请一些省城的女伶回来唱粤曲。晚上有些村中姑娘在妹仔屋集中学唱木鱼书,内容多是《碧容探监》、《金叶菊》、《狄青三取珍珠旗》等。

珠村粤剧表演

民谣

天河地区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基本上是农村。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民谣,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食子姜。子姜辣,买蒲达。蒲达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船沉底,浸死番鬼仔。一个浮头,一个沉底,一个哩埋(躲)床下底,一个哩埋门角头,偷食油炸鬼。

摆中元

“摆中元”是一项传统的农村文化现象,是车陂一年一度的传统大事。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该村“摆中元”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是并不是乞巧节。车陂最大规模的一次“摆中元”活动是在1935年。

车陂街“摆中元”仪式。

方言

天河区辖内以使用粤方言为主,粤方言是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天河区所在的广州市区是粤方言的中心,是所有粤方言区的标准语。普通话有4个声调,粤语有9个。另外,在凤凰街的渔沙坦村和柯木塱村、沙河街少数地段等客家人聚居地,日常以使用客家方言为主。近年,客家方言使用人数和流行区域逐渐缩小。

根据专家考证,地道的广州话应以西关(今荔湾区西部一带)话为准。天河地区基本上是位于老城区的东部,历史上使用的是广州话,如:都将“吃饭”讲成“喫饭”;但有些发音与地道的广州话有区别(如“玩”讲成“廖”),甚至各村之间还有些差别。

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一些村也有习惯差别。如流传的民谣的:“车陂哦,棠下喳,元岗、石牌、冼村耶。”车陂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哦”;棠下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喳”;元岗、石牌、冼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耶”。

天河地区乡音大多相同,但仔细考究起来,各处乡音仍有差异可能与河流有关系。沿着车陂涌、棠下、沙河涌三条涌两岸的村落,似乎有相似的发音。此外,猎德、车陂与龙眼洞两村位于天河区南北两端,直线相隔15千米,中间又相隔许多山林台地,但两村间竟然有很多乡音相同,而车陂水又刚好从北到南流经这两地。这说明,同一流域可能会形成相同的尾音,不同流域就会形成不同的尾音。这并不是说水质决定乡音,而是说可能在古代长时期内,人们处于山岭丛林相隔之中,互相间的交往只能通过水路进行。因此,沿水路上下村落的人们便形成共同的乡音。

风景名胜

天河区内有不少特色公园、名胜古迹和大型娱乐场所,旅游资源丰富。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旅游的重要景点;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天河区内还有天河体育中心,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等景点。沿江风景区可让游人领略珠江新城及珠江两岸的美景。

天河公园

著名人物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参与抗元,最后殉国。

凌震(1235~1315年),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蒲田。父凌栋,凌震为第四子。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举家迁至广州。次年升任广东都统,官封二品。

卢昌(?~1854),又称卢八、卢八万、卢八万仓。番禺县鹿步司冼村(今沙河镇冼村)人。卢昌务农为生,自幼习武,使一把大关刀,武艺出众,而且步履如飞,人称“草上飞”,颇受乡人敬重。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中国同盟会会员。

潘达微(1880~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冷残、觉庐冷道人等,祖籍番禺县鹿步司棠下村(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其本人出生于今广州市荔湾区。父为清末武官和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潘达微晚年潜心艺术,在美术、摄影等方面很有成就,其摄影作品曾获国际摄影沙龙奖。

潘文治(1882~1949),字华庭,番禺县鹿步司珠子乡(今东圃镇珠村)人。其父潘名江为清末举人,务农为业。潘家有9兄妹,其排行第三。民国13年(1924年)3月,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是年底,任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随后,辞职返乡。

苏英法(?~?),广州沙河花生寮人。民国时期,苏曾先后任番禺县东区国民党党部委员、龙眼洞堡田亩税收委员、番禺合群运输公司总经理、番禺八桂中学校董、广州市东郊土地登记周局长、番禺县明伦堂委员。民国23年(1934年)1月,任番禺县第二届参议会副议员。民国36年,任番禺县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

樊伯贤(1916~1993年),番禺县龙眼洞乡(天河区龙洞街龙洞村)人。1979年1月被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8月起被选为广州市郊区第一、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相关文章

    御舵防盗门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亲爱的用户朋友们,相信大家在使用御舵防盗门时,一定遇到过一些小麻烦,比如说,有时候会遇到无法解锁的情况。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故障原因、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如果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可以拨打御舵防盗门的统一400客户服务电话——400-883-2086,我们的客服团

    特灵空调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特灵空调全国服务热线:400-883-2086随时为您解决家电维修问题无论我们多么小心使用家电产品,总会有一天出现故障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帮助。作为家电维修问题的专家,我们建议您拨打特灵空调全国服务热线:(以产品说明书或保修卡电话为准)。这个热线号

    申海燃气灶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申海燃气灶全国售后客服电话为400-883-2086,该电话开通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08:00-24:00,周六、周日08:00-23:00。此电话是提供给申海燃气灶用户的专业客服电话,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使用申海燃气灶的遇到的问题和故障。用户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拨打该号码,联系到专业的

    欧能锅炉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欧能锅炉产品使用介绍:便捷安全,操作无忧欧能锅炉作为领域的佼佼者,凭借精湛工艺与前沿科技,为用户珍贵财物保驾护航。当您选择欧能锅炉,全国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 400-883-2086 随时待命,无论使用中遇到任何疑问,都能获得专业解答。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欧能锅炉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故障处理。欧能锅炉

    金圭热水器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金圭热水器的维修电话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服务内容而有所不同,但通常,用户可以通过拨打金圭热水器的客服热线来获取维修服务。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电话号码:金圭热水器客服热线:400-883-2086金圭热水器另一客服热线:400-883-2086这些电话号码通常提供24小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