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经过春风春雨的抚摸,经过夏日骄阳的如火如荼,才会有秋日的漫山红透;一个人历经世间繁华,再饱经世事沧桑,心胸和格局逐渐宽广,也才能成为人生的智者。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几乎是历经磨难,仍然能笑对人生的代名词。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传达的不畏风雨、笑傲人生的豁达令人折服;他的“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又饱含着磨难中的乐观和坚强。
其实,苏东坡并非生来就那么坚强豁达,他在遭到打击后,也曾悲观失望,并且他的这种思绪也在不少词作中流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西江月》,好好体味一番。

佳作欣赏: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事就如同一场大梦,人生能经历几番这样的秋凉节气?晚上秋风吹叶,叶子在回廊上发出哗哗的声响,看看我的眉毛和头发,皆染秋霜。
酒容易得,而同饮的客人却很稀少,明月经常被浮云遮蔽。中秋佳节谁与我一道同赏孤冷的月光,举着酒盏我朝北望去,心中无限凄凉。

赏析:
这首词作于词人因乌台诗案受贬后的第一个中秋夜,是一封书信,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这首词词调低沉、凄婉,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受挫后的苦闷心情。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感叹世事如梦,人生短促。“世事一场大梦”,这是词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而发出的感叹。他感叹人生虚幻如梦,体现了政治失意的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怀疑,对苦难人生的厌倦以及企图摆脱痛苦的心情。“人生几度秋凉”,蕴含着词人对于逝水流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是悲秋之声。词人借季节的更替进一步唱出了时光易逝的哀婉曲调,抒发了他心中无法摆脱的忧闷。
下片借景抒怀,感叹世道的险恶。“酒贱常愁客少”,远迁的词人把盏赏月,异常孤独。“月明多被云妨”,这里采用象征手法,以月比喻自己,以云比喻奸臣,含蓄地道出了小人当道、排斥善类的世情,并抒发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秋之夜,本应该是合家团圆的幸福时刻,但词人孤身一人,只能独自赏月。

感悟:
“每逢佳节倍思亲”,历来如此,尤其文人墨客的情感更是浓厚。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中秋夜的作品,但较这首词调高昂一些。这首低沉、凄婉的作品,也是苏轼当时内心真实的感受。
一个人无端遭到排挤迫害,甚至差点丢掉性命,任谁也要感叹世道不公了。当时,要不是当朝太后为苏轼求情,他恐怕要成为乌台诗案的殉葬品了。子虚乌有的一场闹剧,让与苏轼有交情的人一并被贬,就连当时的驸马王诜也无可幸免,可见当时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是多么地残酷。

侥幸留下一条命的苏轼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历经生死大劫,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苏轼都遭到了重大打击,眉头鬓上染霜,都在意料之中。
孤身被贬的词人身边少了好友的陪伴,怎能不痛恨迫害他的奸佞小人,在他的笔下委婉地化成了“月明多被云妨”,自己如同那皎洁的明月,怎奈也会被乌云遮蔽。在这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刻,只好孤独、凄凉地把盏北望,思念兄弟苏辙,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心路历程,历经磨难后的蜕变才是新生。苏轼由开始被贬后的郁闷愤恨,到后来一次次被贬后的豁达和乐观,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东坡肉”“东坡肘子”是他为美食界留下的一笔财富。
正在受苦或者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人,学学苏东坡,或者还有更精彩的人生在等待着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确如此,没有苏轼的一次次被贬,在宋词的文学瑰宝中也不会留有那么多璀璨的诗篇,这位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也不会再冠以“美食家”的称号。
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走的路,都是今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