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县)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气候温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及中部有部分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总面积近17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0余万人。

广东开平是著名的侨乡,侨人四海为家,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众多,分布在世界上近7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5万人,和目前开平市的常住人口数量相当。
明朝时期,大沙、马冈、龙胜、苍城、金鸡一带,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这里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地理条件十分特殊。
一些与官府对抗的人以此做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今苍城一带的陈金莺、林翠兰等率众与对抗官府,他们机动灵活,战力强悍,并与新兴县的陈奇山和新会县的造反者联合起来,互为策应,声势浩大,朝野震动。
朝廷立即调兵遣将,由提督御史殷正茂任总指挥,派岭西兵备佥事李材督师镇压。
殷正茂是当朝首辅张居正保荐的悍将,李材也是明廷有本事的将才,两强相遇,一时间战火纷飞。
经过长期的战斗,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这一带反抗官府的人最终被镇压下去。
事后,李材为了维持这一带的治安,在今大沙、马冈、龙胜、苍城、金鸡一带,设置了18个屯,并从外地募兵驻守。
其中,在仓步村设置的开平屯,有“开通敉平”之意,官府希望这一带从此安定太平。
崇祯年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今开平一带,又乱了起来,恩平、新兴、新会三县官府均望洋兴叹,无力平息。
崇祯十一年(1638年),恩平的知县宋应升建议,划拨新兴县的双桥都,恩平县的长静都,新会县的平康、得行、登名、古博四都,新置开平县,加强地方治理。
然而时局动荡,直到南明永历三年,也就是清顺治六年(1649年),开平才正式立县,隶属肇庆府。
直至民国初期,开平县仍按照清制,隶属肇庆府。
1993年,开平县改称开平市,隶属江门。

开平人的先人是有智慧的群体,他们创造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007年,广东开平的碉楼与村落,以极具特色的建筑结构和历史特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目前碉楼尚存1833座,有的两三为伴,依偎在村落路旁,有的四五成群,似高雅之士独自散坐在田野之上。
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旧时为防涝防匪,由热爱家乡的海外侨胞筹资兴建的。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赤坎古镇,曾是粤西地区最繁华的中心集镇之一。
赤坎沿潭江而建,建于20世纪的商业骑楼绵延数里,历史上这里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
赤坎作为岭南名镇、百年商埠,相当有特色。步行于此,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上百年的鹅卵石街道、斑驳缕空的窗花、精雕细琢的灰塑,形成了古镇独有的雅致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