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窜货是指将奶粉产品从指定的销售区域非法转移到其他区域销售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奶粉品牌商、经销商和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以下是奶粉窜货的一些常见方式:
企业过度压货:
企业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或实现销售目标,会向经销商大量压货。当经销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销售完这些产品时,可能会选择在自己的经销区域外甩货或抛货,从而造成窜货。
企业投入差异过大:
不同经销商之间的销售政策差异可能导致一些经销商手中的费用较多,从而催生出专门利用政策漏洞进行窜货的群体。
企业选择经销商不当:
一些奶粉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时可能只看重其单次进货量,而忽略了其是否有落地门店和长期合作意愿。这些经销商在获得大量政策支持后,可能会进行窜货。
企业内外勾结:
有些企业内部的员工或管理层可能会与外部经销商勾结,形成链条式勾结,集体进行窜货。这种勾结行为可能涉及总经理、销售总监、大区经理和城市经理等多个层级。
利用平台渠道:
一些开放的平台为经销商提供了窜货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得窜货行为更加难以监控和打击。
篡改溯源码和积分码:
为了应对品牌商设置的溯源码和积分码,窜货商可能会刮掉或篡改这些码,甚至直接篡改生产日期,以掩盖窜货奶粉的真实身份。
直播带货冲击:
省区或大区的直播带货活动可能会将产品卖到其他区域,对当事区域造成冲击,从而引发窜货问题。此外,渠道商通过直播奶粉并以优惠价格销售,也可能导致其他区域的消费者购买,进而引发窜货。
为了防止窜货,奶粉品牌商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置防窜货系统、控制货源、制定严格的销售政策等。同时,执法部门也会对窜货行为进行打击,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建议品牌商和经销商应加强合作,完善销售政策,提高市场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以减少窜货行为的发生。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奶粉时也应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购买到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