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恐龙的知识
一起画恐龙

霸王龙,又名雷克斯暴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长11.5-14.7米,高4-6米,比公交车还要大
生活习性:残暴的肉食性恐龙
行为特点:前肢短小,靠两条有力的后腿行走

三角龙,和霸王龙是死对头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头上有三个角和颈盾,体重相当于2-3头大象
生活习性:草食性恐龙
行为特点:用头上的角撞倒树木,从而吃到高处的叶子

腕龙,世界上最高的恐龙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
生活习性:伸长脖子就可以吃到,约4、5层楼高的树叶
行为特点:腕龙的打架方式和长颈鹿一样,会甩动长长的脖子发起攻击

棘龙,半水生恐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中期
身体特征:后背有一排巨大的背帆,研究认为背帆可以用来,调节体温、吸引异性或恐吓对手
生活习性:最爱吃鱼类和腐肉
行为特点:棘龙是一名游泳高手

剑龙,一种很笨的恐龙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
身体特征:背上一排巨大的骨质板,可以用来调节体温
生活习性:草食性恐龙,习惯低头吃低矮的植物
行为特点:抵御外敌时会甩动带长刺的尾巴

慈母龙,又名好妈妈蜥蜴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生活习性:慈母龙是群居的食草性恐龙,最善于照顾年幼的小恐龙
行为特点:走路时用四条腿,跑步时却用两条后腿

窃蛋龙,并不偷蛋的恐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体型和鸵鸟差不多大
命名的误会:窃蛋龙的化石被发现时,正趴在一堆化石恐龙蛋上,而旁边就是原角龙的化石,因此被认为正在偷原角龙的蛋,实际上窃蛋龙是在守护自己的蛋

薄片龙,身体最长的蛇颈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身长和一栋6层楼房一样长,脖子的长度占身体的一半
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冰冷的海水里,是以鱼类为食的爬行类恐龙
行为特点:用脖子来控制游泳的方向

沧龙,海洋食物链的顶端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视觉很弱,但嗅觉和听觉非常发达
行为习惯:在温暖的浅海区活动
沧龙的进化:沧龙最早来自陆地,为了躲避陆地的肉食性恐龙,从而进入了海洋

包头龙,恐龙届的装甲车
生存年代:白垩纪时期
身体特征:全身覆盖着尖刺装甲,巨大的棍棒尾巴是有力的武器,但肚子非常柔软,因此不能让敌人把自己推翻
生活习性:喜欢吃低矮的植物

翼龙,能飞的爬行动物
生存年代: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翼龙不属于恐龙类,它们长有尖尖的嘴和头冠
生活习性:大部分翼龙喜欢吃鱼类或肉类
行为特点:可以用两条腿走路,飞行时非常迅速

梁龙,鼻孔冲天的“牛气”恐龙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
身体特征:梁龙的脖子不能弯曲,并且脑袋非常小,所以它并不聪明
生活习性:梁龙是草食性恐龙
行为特点: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很强,可以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

副栉龙,头顶空心“帽子”的恐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头顶有一个呈棒状的头冠,灰暗的皮肤可以帮助它们,隐藏在暗夜或丛林中
生活习性:副栉龙以植物为食
行为特点:副栉龙是二足恐龙,但它也会用四条腿走路

肿头龙,经常撞头的恐龙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身体特征:头顶肿大,尾巴坚硬沉重
生活习性:据推测肿头龙以,树叶、种子、水果、昆虫为食
行为特点:肿头龙通过撞头确定群体的领袖,但当遇到敌人时则会迅速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