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公伤事故后,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及时就医
将工伤职工送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报告与申请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参保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将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工伤康复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费用核销或记账
工伤认定后,符合规定的工伤医疗费可向社保机构申报核销或在定点医疗机构记账。
事故报告与记录
用人单位在事故发生后需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事故报告,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争议处理
若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之间在医疗费用、补贴、事故责任划分等方面协商不成,可进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依法享受应有的工伤待遇。同时,也有助于明确事故责任,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